标题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
范文 | 周秀莲 摘要:对学生来讲,数学是一门难啃的“骨头”,让人生畏,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标准的提升,教学难度的加大,厌学、弃学的现象日益增多,给教学事业造成了剧创,为此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们热议的话题,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281 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追求效率,教育教学事业也不例外,具体到初中数学课程中,已经有无数教师、专家、学者为之奋斗终生,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教师同仁们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有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不契合教学实际,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诉求,因此亟需更新,亟待改进。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学重任,关注着教育教学新动态,还与学生接触久,了解深,因此能站在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纠正教学问题,改善教学环境。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巧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使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笔者的青睐。 如,在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的教授习惯,引进了问题教学法,即提前预习教材,分析学情,依据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分析问题,展开讨论。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倍感新奇,且让大家有了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容器”。当然,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的地位不可忽视,这是因为等到学生结束了讨论,得出答案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讲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问题教学法引入课堂中并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进入自学活动;教师总结教授,纠正学生思维,给予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素养。 二、信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相融合是时代的趋势,也是课改的要求,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学缺陷:延长教学时间,保留教师风采;革新知识呈现方式,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节省课堂时间,不再依赖于黑板与粉笔;丰富教学形式,线上教学,自主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产生的意义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表现的格外突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到“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形成空间三维思维方式,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升,无法将三视图展开或者合上,让师生心情沮丧。为了改变这一情况,笔者引进了信息技术,将呆板、生硬、平面的图形变得生动、形象起来,立体感突出,协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学到《分式的运算》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提前做好了教学课件,还准备了大量的习题,等到教学活动开始后,笔者就借助课件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且课件内容清晰、流畅,方便学生观看与拷贝,提升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进了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创新了知识呈现方式,节省了教学时间,值得学习与借鉴。 三、小组合作,拉近生生距离 如果说“独角戏”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最突出的特点,那么“大合唱”则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最夺目的亮点,而小组合作就是实现“大合唱”的有力手段,这是因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地位,肯定了学生的价值,给予了学生思考、探究的自由;更新了组织形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教会了学生分享,培育了学生合作精神,还挖掘了个体的潜能,因此成为了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也不例外。 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告知学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而是组织了一场探究活动,允许学生自由结组,更换座位,集中力量,施展智慧解答这一问题,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地位平等,关系紧密,因此行为更加自由,思维更加开放,课堂讨论气氛热闹;同时因为学生个性不同,擅长领域存在差异,因此有着各自的学习优势,这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展露无遗;当然,学生也会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争吵,也会互相妥协,由此健全了学生的性格,拉近了生生关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实施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进行了教材的阅读、问题的分析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育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值得肯定。 四、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观点的平台,更为注重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X2+2X=63,求X的解。第二点,适时引导。为了让后进生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从因式分解、配方法以及公式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和大部分学生交流后,教师发现学生从以下角度,开展此部分问题的探究:(X-7)(X+9)=0;(X+1)2=64。第三种为公式法,即首先判断公式是否有解,并进行相应数字的带入。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自主探究教学质量。 综上,初中数学课程本身充满了神秘感、诱惑性,吸引着学生目光,但因为教学方法不当让学生对学科教学产生了畏惧心理,为此笔者提出了上述几点看法,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玉.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J].学周刊,2016(31). [2]李鑫.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8). [3]朱长东.培养问题意识,深化思维品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