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
范文

    钟娜娜

    摘要:文字有很多充满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人对文字的理解不同,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探究文本的补白艺术,有助于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六年级教学,对阅读中的“补白”艺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补白艺术;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330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气息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独特感受的表达。在一些文章中,也许作者会刻意留一些空白,给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留白部分,并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细细的品析,使学生对留白部分有自己的想象和感悟,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本文主要从四点进行阐述,分别为:省略号补白、欣赏图片补白、课文情节补白、结尾部分补白,以期学生能够体会文本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省略号补白

    省略号是书面语言表达运用率很高的标点符号,省略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之感。省略号可以用于说话断断续续、意在言外、语意难尽、表示沉默、话未说完、含糊其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思考省略号的作用,推敲其隐含的文本信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潜在内容。

    以《腊八粥》为例,在教学“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人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这一片段时,教师可以配取舌尖上的美食音乐,引导学生闭眼想象八儿所看到的锅中画面:烂烂的栗子混在粥中,胖胖的饭豆极尽炸裂的边缘,花生面面的口感,枣子被煮的圆滚滚的......这时学生脑中也会结合以前喝过的腊八粥,接着想象锅中山药、百合、枸杞、薏米、莲子等食物的变化,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加强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深深地体现了无字也精彩。

    二、欣赏图片补白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对文字有辅助说明的作用,还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插图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装饰、表征、解释、组织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通过插画寻找与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故事,启发学生神形兼备的描摹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课文中没有插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搜索与阅读有关的插图,使学生结合插图感受文章的意境,感受文本内容的美。

    例如,学习《草原》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可知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展现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受教材版面的限制,书中没有通过插画将草原的美一一画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具体的句子配上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相应场景的想象。就比如,在讲“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段话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根据插图进行想象:假如自己身处草原之中,除了这些还会看到一些怎样美的场景,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草原之美。

    三、课文情节补白

    在一些课文中,作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儿的空间,在一些地方写的十分简单,常常会留一些空白供读者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情节留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构想,完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在情节补白的过程中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完整,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以李大钊女儿的视角回忆父亲在十六年前被军阀逮捕,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在4月28日被敌人执行绞刑的真实事件。文中重点回忆了李大钊在被铺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这四方面的事情,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决心。在文中有这样一段:“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这段话之后紧接着就是十几天过去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想象这十几天李大钊同志和作者母女所经历的事。对此,学生需要结合文本背景,对情节进行补白,这样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还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四、结尾部分补白

    教材中有些许文章属于开放性结尾,开放性结尾有助于学生读完后还沉浸在文章当中,想要为人物寻找结局,可谓是“言尽意存”。在执教开放性结尾的文章时,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体会结尾的妙处,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尾进行创编,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延續。

    例如,《穷人》这篇文章以“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为结尾,没有体现桑娜收养西蒙遗孤后的生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创编桑娜夫妇养育自己孩子还要负责西蒙两个孩子的艰难生活,呈现桑娜夫妇在俄国沙皇黑暗统治下的结局。在学生的想象中,桑娜夫妇可能会被沉重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病死、饿死;也可能因为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过上了虽然贫穷,但精神富足的生活......通过拓展结尾补白,能够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语文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学生的思想不同,对文章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懂得立足文本,鼓励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思考文本留有空白的地方,拓展思维能力,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补白”艺术,通过省略号、插画、情节想象、结尾拓展等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思考,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明媚.运用留白艺术点亮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95-96.

    [2]陈爱波.文本补白:让语文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J].文学教育(上),2017(08):71.

    [3]朱雅苏.运用留白艺术 激活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6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