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
范文 | 伍子飞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随之进行改革,高中是学生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在发生变化。在新高考“3+1+2”模式中,选择理工类专业,物理是必选科目,实际上也提高了物理的地位。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中,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验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问题及对策 在新课改以后,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方式和对学生的教学策略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这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虽说高中物理教学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发生变化,结合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新课改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记住物理公式,会做物理题,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价值体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系统,增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学生不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还有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二,自我认知不清晰。虽说现在已经进行新课改一段时间了,但是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晰。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能够相互影响。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个体,学生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此外,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第三,思想认知不明确。在现在的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虽说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会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分析 第一,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类的科目项目,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的知识点时,学生在理解摩擦力的受力方向时会感觉到很吃力,分不清摩擦力的方向。教师问:我们在向前走时,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还是向后呢?有的学生认为向前,有的学生认为向后。为了帮助学生解开这个迷惑,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现场模拟,一起研究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问题。人走的时候脚要向后蹬地,有一个向后的力,我们都知道摩擦力的方向与此时摩擦方向与脚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与我们走路的方向一致的,所以摩擦力在我们走路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 第二,完善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地变化,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不断进行完善,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真正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必修2的离心现象时,学生单靠“离心”二字很难去理解什么是离心,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下雨天的时候,我们雨伞上会有很多水珠,旋转雨伞,发现水珠会被甩出去,这时水珠就是在做离心运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心”的概念,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离心机工作的视频,在两支试管里分别滴入等量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钡,让它们混合反应,将其中一支试管在自然条件下沉淀,另一支试管装在离心机上让其高速旋转,相同时间后,比较两支试管固液分离的情况,发现离心机里面的试管中的沉淀和液体分层明显,而自然静置的试管液体比较浑浊。 第三,重视习题设计。新课程改革后,物理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难度有所上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挑选或设计与学生能力相符的题目给学生做,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例如,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将难度较高、复杂的题目筛选出去,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练习典型的、重点的题目,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题目进行改编,使习题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帮助学生突破自己。其实,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的体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应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在做题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提升。例如高中物理必修1共力点的平衡条件的课后习题中,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做习题4,拉力的方向与地面是平行的,难度比较小,而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做习题6,拉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个角度,同时拉力的大小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台秤的读数计算后才能得出,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物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与实际生活中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郑秀红.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14):171. [2]杜春梅.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009):7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