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高中教学的有效结合 |
范文 | 王菊芳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使用乡土地理资源案例教学,真实、亲切、生活化、可视、可触摸、可感知体验,学生记忆深刻,三维目标很容易达成,还可以形成地理视角,认识研究我们生活的家乡、我们生存的世界。本文以神木县红碱淖为例,说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巧妙使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红碱淖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学习《区域环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引入神木红碱淖乡土内容,分别探究以下几方面内容: 探究一:读图说出红碱淖的位置。 探究二: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矿产等方面描述红碱淖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探究三:红碱淖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红碱淖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时,出示两个不同年份红碱淖水体面积图,让学生明确红碱淖水体面积变化趋势,引导学生监测红碱淖可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RS和GIS,并推测红碱淖湖床地势特征。 三、红碱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学习《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时,引入红碱淖材料,探究以下内容: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遗鸥之乡”,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1.描述红碱淖流域水文水水系特征。 2.红碱淖湿地具有哪些生态效益。 3.红碱淖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的可能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4.提出防治红碱淖湿地退化的可行性措施。 四、红碱淖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时,出示红碱淖位置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教材中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内容,不难得出红碱淖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分布范围广,埋藏较浅,多露天煤矿,开采条件好。但红碱淖作为区域重要的湿地和旅游区,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 1.有哪些环境问题? 2.红碱淖区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五、红碱淖区域的城市化 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时候,首先明确教材中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城市化的5种模式等内容,随后引导学生分析红碱淖作为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产鱼基地以及4A级主景区,该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条件是旅游。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探究出城市化的新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 学生的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素材,做到与教材内容的无缝对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以达到真正消化、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总之,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的穿插乡土地理有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感性知识越丰富,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越容易,真正形成一种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中学 编辑 张晓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