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预防母婴工作传播现状与对策 |
范文 | 张群 【摘? 要】艾滋病,梅毒,乙肝均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展,而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均可通过母婴传播,通过阻断母婴传播途径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临床中应采用有效措施降低传染率。 【关键词】预防;母婴;传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270-01 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在90%以上。梅毒主要是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可使全身多个器官受到累及并能够造成多器官损害,最终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若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梅毒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例如,自然流产、死胎等。肝炎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肝部疾病,具有传染性,母婴传播也是导致肝炎感染的重要因素,传播率在35-40%之间。婴幼儿有效避免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是切断母婴传播。 1 艾滋并母婴传播现状 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截止03年底,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3800万,随着疫情的发展,高危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扩散,例如,大约每年有250万艾滋病感染者分娩,其中大约有80万的婴儿会受到母婴传播的威胁,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社会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强宣教工作,降低母婴传播[1]。当下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普遍不够,并且总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感染后不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未能够获得有效的干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母婴传播的概率。另外,孕妇自身因素也导致了母婴传播概率的增加,若孕妇存在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由于害怕遭到歧视,不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大了母婴传播的风险。 2 梅毒母婴传播现状 梅毒主要是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梅毒螺旋体可在妊娠期间各阶段进入胎儿体内,增加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女性梅毒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且农村地区梅毒感染率显著上升,也就是说由于受到文化等相关限制,导致梅毒感染率显著上升,而梅毒工作普及不到位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2]。感染梅毒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概率显著较高,死胎以及早产发生率显著较高。 3 肝炎母婴传播现状 肝炎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肝炎通过父亲传播的概率相对较低,母婴垂直传播是导致婴幼儿感染感染的主要方式。母婴传播过程中主要可通过围产期感染、哺乳期感染以及经胎盘宫内感染,其中以围产期感染最为突出,与梅毒艾滋病毒、母婴感染相比,肝炎母婴传播控制效果相对较为明显,我国主要通过疫苗等手段阻断肝炎母婴传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3]。 4 预防母婴工作传播对策 4.1 要恪守尊重宽容原则 国外学者曾说过,如果耻辱和歧视问题仍然存在,那么艾滋病就得不到解决,就梅毒和肝病而言,同样应解决歧视和耻辱问题。我国在梅毒、艾滋、病肝炎保健工作中,应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对相关感染人群迅速展开人文关怀工作,同时应号召社会更多人员能够关注到感染者的内心,与感染者真实接触,帮助感染者拥有健康的生活状态,通过心理干预使感染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使感染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能够从中获得社会价值感。在生活中,可通过经济就业保障等方面给予梅毒、艾滋病、肝炎阳性患者大力支持和关爱,并消除歧视。医护人员应通过健康宣教,使广大人们对梅毒、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产生正确认知,可为广大人员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咨询。通过健康宣教可使感染人群正视疾病,使其接受治疗的耐心得以提高,可认识到阻断母婴传播对降低婴幼儿传染的重要性。 4.2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梅毒肝炎防治知识培训 由于艾滋病、肝炎、梅毒在发病初期具有一定隐匿性,且极易传播,会给临床的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性,而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艾滋病、梅毒、肝炎相关防治措施,尤其应注重职业暴露,并要加强防治技能培训,可将防治知识与母婴传播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可通过培训等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覆盖,使医务人员均具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有着重要意义[4]。 4.3 完善政府职能,对资源进行科学利用 经过调查显示,艾滋病、梅毒、肝炎患者对物质有着大量的需求,我国政府应对感染者作出以下支持:第一点,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给予有效的法律环境,提高艾滋病、梅毒、肝炎母婴传播的应对能力。第二点,针对艾滋病在册感染妇女和男性单阳家庭的配偶的孕情检测尤为重要,应鼓励配偶完成检查,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传播的概率。第三点,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将镇、社区、村组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使感染人群均能够建立健康档案,完成各项检查工作,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率[5]。 5 结束语: 艾滋病,梅毒,肝炎在我国具有较高的传染率,其中以母婴传播最为常见。艾滋病,梅毒,肝炎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应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力度,通过健康宣教,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治技能等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率。 参考文献 [1]????? 林华,郑高,张宏.福州市孕产妇HIV感染现状及实施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9,26(9):846-847. [2]????? 覃壽学,谭燕萍,农燕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常见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35(8)19. [3]????? 王瑞.广东省基层助产机构预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项目整合服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6(6):72-75. [4]????? 张海燕,肖年,周晓军.重庆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3(10):78-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