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范文

    王春明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认识到这种变化,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策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同时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致力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优化;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89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变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也有较大提升。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学科之一,数学素养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素养。当前,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教师应深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科学的教学模式和综合实践课程是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方式。首先,基础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途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要求,教师要经过仔细严格的分析和理解,并准确的运用到基础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中数学具有生活化特征,所以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融入科技创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竞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改革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包括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高中的数学课程比高中的数学课程更加完整和系统化,知识点多且分散,教材内容也更深度化。基于此,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差异,数学教师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层次不齐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渗透优化核心素养培养

    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再以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另外,高中数学本身的教学内容就具有抽象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就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问题立体化,实现数学符号与图形符号之间的转换,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节课程时,为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指数函数概念的目的,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创建数学情境,先向学生渗透指数函数的定义: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函数定义域是R。另外,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绘画出数学问题的相应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2x,y=(1/2)x,y=10x,y=(1/10)x的图像,让学生观察y=2x,y=(1/2)x,y=10x,y=(1/10)x的图像特征,就可以得出y=ax(a>0且a≠1)的图像和性质。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训练,例如:已知函数f(x)=xx-bx+c满足f(1+x)=f(1-x),且f(0)=3,则f(bx)与f(cx)的关系?对于这道题目,首先要求出b、c的值,再进行比较大小,这里要注意bx、cx的取值是否在同一单调区间内。解题思路为因为f(1+x)=f(1-x),所以函数f(x)的对称轴为x=1,故b=2,又f(0)=3,所以c=3,所以函数f(x)在(-∞,1]上递减,在[1,+∞)上递增,若x≥0,则3x≥2x≥1,所以f(3x)≥f(2x);若x<0,则3x<2x<1,所以f(3x)>f(2x),最后,得出f(3x)≥f(2x),即f(cx)≥f(bx)的结论,这不仅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在脑海中加深了记忆。

    (三)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结合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层次、多元化的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深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就同一数学习题,以例题不等式|x-4a|≥1/4x+a-1对x∈R恒成立,a的取值范围是?为例,将学生分为成绩优异和成绩一般的两组,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可以在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习题答案,并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框架,锻炼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学思维;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学习的重点偏向于对习题答案的解答和掌握上,在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指导,以基础知识带动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能力。根据这一结果的对比,教师在对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具备个性化层级意识,让处在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在解答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成效感和课堂参与感,实现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品格与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身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后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展开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构建有效课堂,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獻

    [1]黄冬金.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214.

    [2]陈六一,刘晓萍.“再见”数学,深耕核心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6(12):60-63.

    [3]刘明扬.谈谈高中数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6(20):168-16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