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德育教育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的探索研究
范文

    高艳彬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他承担着比普通教师更多的责任。因为班主任不仅要做代课教师,还要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管理班级学生、管理班级纪律和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学习环境。班主任是德育的核心,是班主任的素质教育。本文对高中班级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66

    高中生即将成人,但他们处在青春期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他们还有较强的可塑性,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定型。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在信息化社会,高中生会接收到各种渠道良莠不齐的信息,德育工作能够为他们的心灵筑起一道屏障,帮助他们形成一套辨别信息、自我保护的方法。将来面对更多更复杂的信息环境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会轻易动摇。因此,从保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角度出发,高中德育工作的质量应该持续提升。

    一、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就当前情况来看,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渗透中,大都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这样在具体渗透中便会显得比较盲目性,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而且,很多教师都比较看重学生情感的激发,过分看重口号式的手段,这样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甚至让学生觉得德育课与语文课一般十分的枯燥,兴趣缺失。

    (二)教育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德育教育理念也跟随着不断创新,不过因为很多高中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一直都不是很重视,进而更新受阻,存在很强的滞后性。例如高中班主任在“爱国教育”教学中,没能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是直接带领学生唱国歌、发表演讲等等,这种单一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难以感染学生的情感,效果自然也很不理想。

    (三)师生间缺乏沟通

    德育教育要求班主任借助情感启发的方式组织开展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须得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问题,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教育。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班主任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直秉持着“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向学生灌输德育理论知识,这样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能夠很好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过要想将这些价值有效体现出来,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手段,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育目标

    高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应该制定长期性的目标。例如在一学期中,计划对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成长教育、诚信教育等。班主任在内容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应该选择过分老旧的;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该结合主题目标设计完善的教育步骤。例如在“自我进行管理”这一节知识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规划自身成长目标,从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多方面给学生设定明确的任务,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实现不断的提升。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而在德育教育中也不例外。由于德育教育存在较强的特殊性,所以如果仅靠理论教育很难达成理想的目的,教师得采用合适的措施激起学生的认同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接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关心与爱护,平等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同时,班主任还得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在德育教育中便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最终达成理想的成效,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灵活应用各种教育方式

    首先,高中班主任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不断积累班级正能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便能提升德育教育成效,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次,班主任可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果过分看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进而不愿意接受德育教育。为此,班主任可以根据德育主题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进入敬老院给里面的老人表演节目、去烈士陵园扫墓等等,这样便能给予学生直观性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而思想道德素养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建立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德治班的班级管理模式更为柔和、更为人性化。以德治班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服从班主任的管制,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它的核心内容是以德服人。教师在以德治班管理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而不是通过制定各种班规,强制性地对学生进行约束。同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以德治班教育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对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亲切的语气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谈,在班级管理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还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才能够消除对教师的戒备之心,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理解。另外,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时,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氛围,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班主任对于高中德育工作的成败和效果起着巨大的作用,也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养成长情况。希望大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把握住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黎黎.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思考[J].华夏教师,2019(36):89.

    [2]樊军.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44~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