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音学的第一次大讨论 |
释义 | 古音学的第一次大讨论1923年钢和泰博士在北京大学 《国学季刊》 上发表了论文 《音译梵书与中国古音》 (胡适译), 提倡利用梵汉对音材料研究汉语古音。 随后汪荣宝在同一杂志上发表 《歌戈鱼虞模古读考》, 利用外国古来传述汉语的发音和中国古来对译外语的译音两方面材料以探求汉语古音, 并得出结论说:“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皆读a音,不读o音;魏晋以上,凡鱼、虞、模诸韵之字亦皆读a音,不读u或u音。”后来, 章炳麟在 《华国月刊》发表 《与汪旭初论阿字长短音书》, 重要论点为 “《唐韵》歌戈麻分三部,歌戈固阿字短音,麻亦不竟作阿字长音也。”“泰、夬诸韵, 即古阿字长音韵也。”“歌戈之与夬泰, 一短一长, 若手足相倚。”汪荣宝在 《华国月刊》发表 《论阿字长短音答太炎》,文章指出:梵汉对音,梵文中的短阿,汉语有时用歌部字对译,有时则用曷、末、药、铎诸韵对译;梵文中的长阿,汉语纯用歌部字对译。钱玄同在其《歌戈鱼虞模古读考附记》里指出: “鱼虞模部读a韵, 似乎只是战国到晋代的读音。 我以为战国以前所谓西周和春秋时, 鱼虞模韵字也不读a韵; 因为三百篇中鱼虞模部的字和歌戈部的字划然有别”,“至于汉代的韵文, 则鱼虞模和歌戈往往通用, 所以说, 那时它们都读a韵, 的确不错。”林语堂在 《国学季刊》上发表了 《读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书后》,认为鱼歌两部在魏晋以后不同音, 说明周秦以下魏晋以上也必不同音。钱林二人假定,歌戈古读长a,麻读短a, 鱼虞模古读开口或合口的o。 林语堂还在 《晨报》发表 《再论歌戈鱼虞模古读》,反对章炳麟所倡歌部古音短a,泰夬诸韵古音长a的理论。这次大讨论是古音学研究中在审音方面的一大进步。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