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
范文 | 孙小燕 摘要: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由于特殊学校的特殊环境和氛围,特殊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德育引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德育引导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尤为重要,这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经途径,对于残障学生而言也同样如此。许多时候,由于社会对特殊群体德育引导的忽视,一些残障人士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更甚者,还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举动。因此,在特殊教育中有效地进行德育引导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爱护。本文将就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教育;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135 在特教学校中,如何在学科教育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一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和挑战,特殊学生群体不同于普通学生,教师在渗透素质教育,如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教育质量,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教学过程比较复杂。以下首先将分析特殊特殊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途径,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特教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特殊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一点一滴育新苗 近些年来,我国的德育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拓展,其发展成为了依托学生特长发展的思想道德引导,其不仅包括道德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等,还包括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特殊学校的德育内容拓展也同样如此。然而,在特殊学校的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德育教育还是比较困难的,即使德育教育已经拓展为发展学生多元素养的教育活动,但是对于特殊学生群体而言,如何有效地发挥其实效性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特殊学校中,德育教育没有捷径,只能通过一点一滴的引导和帮助,让特殊学生群体利用感官体会到德育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手把手进行教育,如课堂中注意纪律,如何与其他同学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等等。对于一些重度残障的学生,教师应该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落实其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的养成,帮助其拥有基本的德育意识,如讲卫生守礼貌,不偷不抢不打架等等。相信在教师一点一滴的努力下,学生即使在身体上有一定的残缺,其心灵也会越来越完整。 (2)齐抓共管施德育 特殊学校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必须与学科教育、学校集体教育、家校共育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这三者的结合,才能真正让特殊学生群体体会到德育内容的重要性,并引导其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德育意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应该关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滲透,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德育教育内容的引入,如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说脏话、毁坏公物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3)德育的过程就是爱 在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白,在特殊学校中,开展一切教育的前提都是“爱”,特殊教育工作者只有付出爱与关心才能真正帮助残障儿童得到长远的发展。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呢?首先,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一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例如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教师应该仪表端庄、语言得体,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在意。其次,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引导来与学生互动,残障学生一般较为自卑,教师可以通过互动与学生产生信任关系,与学生交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爱是没有界限的,学生只有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爱,才会学着奉献自己的爱,当课堂中融入爱的教育,德育引导将会更加顺利[2]。 (4)开放教育树自信 为了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创立学校开放教育体系,通过新媒体开放平台、学校开放日、家长会、亲子活动等等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学校开放日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日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制作的手工艺品、体育活动实录等等开放给社会和家长,让家长感受到特教的温馨氛围,并引导家长参与到特教大环境中来。在开放日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家长和学生一起到敬老院、烈士陵园等等进行公益劳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提高生活信心。当学生在一个浓厚的氛围中不断前进、自立自强,其自信与能力将会帮助他们走得更远,其次,通过开放教育,学生将会收获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非常有利。 2、特教学校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以特殊学校为背景的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不仅仅要落实有效的德育途径,更要引入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1)整合课本素材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素材来开展德育教育,在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内容与德育知识有关,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去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课本德育素材[3]。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入“1+1=2”的题目,告诉学生两个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发挥出两个人的力量。例如,在学习“感知身体的左右”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入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等。在课前,教师就可以整合这些德育素材,然后将其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选择一些特殊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展示出来,帮助他们体会德育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生活实际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即使是在特殊教育中,这种方法也同样有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活跃气氛。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做好素材的整理,然后结合这些德育素材来联系生活实际,并融合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对话的方式来融入一些德育内容,如聋哑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手语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用手语舞蹈、身体动作的方式来表达圆锥、球,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家校协调共育 在特殊学校中,家校协调共育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布置一些融合德育内容的题目,然后让家长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在布置图形与几何数学题的时候,教师布置“感应位置”的家庭作业,在其中融入一些德育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一种责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4)引入现代技术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可以让残障学生体会到更多元的德育内容,得到更全面的德育教育。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可以利用PPT的方式讲解数学内容,然后在其中融入一些德育知识。在开展数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德育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音乐。现代技术的引入不仅仅可以活跃氛围,还可以将德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结语: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德育教育依旧可以发挥实效性和进步性,这是对特殊群体的负责,更是对他们的尊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时应该从多元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抓住关键点,创新有效手段,努力解决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让特殊群体学生可以在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下提高素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学玲.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7. [2]解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0(10):19-20. [3]彭敏.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9(31):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