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式探究 |
范文 | 周敏 摘要:目前而言,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建立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更适应着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与变化趋势,是我国教育业提升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的迫切需求。所谓的教育核心素养,即是放眼未来,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终生教育与发展,培育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发展的必备思想品德,同时也要突出其核心的能力。而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即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与句式的建构,思维、审美的提升与相关鉴赏能力的提升,对于文化的传承以及理解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387 无可置疑的一点是目前党和国家都对教育行业高度重视,给予了教育行业前所未有的地位与高度,教育行业俨然已经迎来了全新的春天,而为了把这重要的任务彻底贯彻落实,我们需要立足当下,着眼远方。对每个学生个体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全面地利用好校内课堂这片“高地”来发展和建設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两个层面,都严格围绕“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的基本问题来进行教学的展开。本文即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展开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或帮助。 一、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论述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需建立在相应的语言基础上,并通过情境来表现语言品质与能力。对于语文学科素养而言,其不仅指高中学生实施语文学习中具备的语言能力与知识的保障,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价值观进行有效培养。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语言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从最重要与最基础的方面着手,也就是语言能力。对于语言能力而言,其通常包含语言的应用和文字的应用能力。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中,需引导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与文字,实施沟通与交流,其不仅需对相关内容进行清楚的表达,而且还需在表达中加入文学色彩。尤其是语文能力的有效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师需指导学生把语文能力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不是指一般的思维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文学素养渗透过程中而形成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一种语文思维方式,并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自如地应用语言与文字解决问题,使自己能够对文本进行评价。另外,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文学情感的强化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不能仅通过语文课堂开展教学,还需要与学生的学情相结合,加以鼓励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应充分运用智慧“激活”学生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设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及学习,要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换而言之,即是唤醒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自主行为。如在进行古诗《涉江采芙蓉》教学时,突然有学生就诗人的性别问题产生疑惑,发出询问,关注“诗人到底是男方还是女方”等话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讨论与研究,比如可以从诗歌的整个大时代背景入手,深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与描写内容,顺势提及古代诗歌的“对写法”,这就使得学生整个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思维的提升发展、审美的提高与创新、文化的理解与继承、语言文字的构建与使用等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提升与发展,效果非常明显。 三、主题整合,触类旁通 主题是针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而言。主题整合是指将不同文本按照主要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策略。这种课程整合策略,以主题为抓手,将内容相同、相近、相似的文本按照逻辑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通过主题整合,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主题整合,既可以是同一册教材内的整合,也可以跨教材整合,整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词都以“怀古”为主题,我们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学过的“怀古”类的文本,调动自身阅读经历,交流这一类文章的一般思路和欣赏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从而对怀古类文本阅读建构起阅读方法体系,在触类旁通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主题整合不宜跨度过大,教师可以先进行单元内整合,或者将已学的文本和新文本进行整合,再升级到跨单元、跨教材整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四、读写整合,相辅相成 教师可以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抓住语文课程整合的契机,促进读写整合,从而使阅读和写作做到相辅相成。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抓手,通过写作,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如“表达交流”的四个训练侧重点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和“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师可以围绕四个训练侧重点,精选四篇思辨性的论述文,建立起“阅读·写作”任务群,分别对应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反驳和思辨,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横向议论、纵向议论、反驳与思辨形成直观的认识,并把握其基本特点,从而为学生写作思辨性的论述文提供方法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作为具备人文气息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核心素养通常有助于学生灵魂的塑造。因此,语文教师可通过文化作品熏陶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事物的感悟与体验,并在该过程当中,语文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内涵素养得到构建,而且还能使文化视野得到开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并确保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黄志英.以核心素养为本,培育人文精神[J/OL].中小学教师培训:1-4[2020-08-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14.G4.20200812.1052.012.html. 备注:此论文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探究》(编号:JFYE2839)的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