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价值 |
范文 | 迟明照 提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地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通过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创设历史情境,实现强大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 关键字: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43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是指把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 我们所常见的历史往往大多是以文本形态呈现和存在着,也就是一种“被叙述的历史”。教学时如果仅以干巴巴的抽象教学和难以消化的历史文本去“灌”学生,是很难激起学生兴趣,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的。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心理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需要一定的生动的事实材料支撑。 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中,特别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中学历史课件。”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实践证明两者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能提供多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多媒体教育网络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交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不仅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声有色,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了解战争进程,理解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2、能重新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 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在传统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已经发生的历史不能重演,学生缺乏历史体验,也无法领略历史内涵的凝重与多彩多姿;这就给学生具体、真切地感知和理解历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借助信息技术将历史影视、歌曲、动画等引入历史课堂,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复原历史形象、展示历史原貌,可以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真实的体验历史。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记录片《南京大屠杀》播放给学生观看,悲壮的背景音乐、悲惨的场面、触目惊心的日军暴行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憾。看到此清此景,我又将从网上下载的南京大屠杀多幅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并愤怒地向学生诉说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分子仍疯狂地叫嚣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企图全盘否定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学生无比义愤。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氛围,进入历史的角色。经历这样的情绪体验与感受,学生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深刻的,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在學习历史知识时,我们经常依据历史知识的时序化、系统化、逻辑化、联系化等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用计算机绘制的年代尺体现历史知识的时序化。例如在复习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我们把罗马城建立,罗马共和国建立,帝国建立,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东罗马灭亡都落实到时间轴上,这样对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一目了然。 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幻灯片上绘制强大的图表,除了可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进行比较外,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汇总,我们可以针对某个历史阶段的时间、特征、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分类,比如历代改革、战争、历次不平等条约,也可以是某个人物为线索如秦始皇或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主要事迹。总之,这样的归类学习,可以把繁杂、分散、零碎的知识概括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如果用传统的黑板实现这种功能就很难完成。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的。例如罗斯福新政一课,我们围绕新政实施的背景、时间、过程、措施、成效,影响绘制导图,这样罗斯福新政这一主题在头脑中就清晰起来。再比如“经济重心南移”,从原因、过程、表现、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这种思维导图非常形象,很容易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它以简洁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内在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的互动,例如;QQ群上创设学习群体、上传学习资源、建立讨论组、进行专题讨论,还可以籍此上传作业。他们完成任务后再通过QQ或在线或离线或以邮件地形式发给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活动开展是容易实现的。 总结: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历史课整合,能够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鲜活起来,使历史课堂的效率更高,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历史教学这一古老而又生动的学科必然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年版 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第l版; 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