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借助分层教学策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范文

    薛素清

    摘要: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能力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因此,分层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并得到提高,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39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是全班一刀切,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课程进度慢,水平暂时较差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会感到比较吃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分层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全班学生订立相同的目标,是完全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过高,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目标过低,成绩拔尖的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潜能也无法被充分挖掘。所以,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采用梯度教学,使每个学生尽量得到最优的发展。

    教学中,学生根据接受情况可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对于拔尖生,在全面达到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基础上,要拓宽知識面、发展思维逻辑,争取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作为思考题抛给这部分拔尖生,并将答案张贴在班级内,让他们课后思考,思考后有疑问的也可以单独问老师,从而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题能力,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对于中等生,争取让他们达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绝大部分要求,同时尽量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向拔尖生更进一步。对于较低学习层次的学生,目标是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目标,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培养一些基本的解题能力。

    二、分层确定教学内容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分层。现行教材是以契合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标准来编排的,适应的是大多数中等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习速度的差异,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处理好学得慢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高度,设计好教学内容的衔接点,控制好教学内容的坡度。教师应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范围内得到最优发展,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计算(x+y-2)(x-y+2)时,对部分学得比较慢的学生来说,由于在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方面知识储备不够,无法运用整体思想结合平方差公式来简便计算,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便只要求他们运用乘法公式来解决,以保证他们能完成基本的计算。而对于另一部分比较拔尖或者成绩中上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和整体思想,将题目转化为[x+(y-2)][x-(y-2)],找到平方差公式中对应的a和b,将题目变形为x2-(y-2)2,从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完成最后的计算。这一方法既可以缩短计算所需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合并同类项时容易产生的错误,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既简单快速又减少了差错。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针对学生学习速度的差异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梯度。在教授教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层次还不高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择他们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法,使他们一起得到好的发展;对于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教学时则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达到培优的目的。如此一来,班级内的学生全都得到了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提升。

    三、调整控制教学节奏

    不同学生掌握相同的知识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他们学习的速度是有明显差异的。而设置数学课堂各环节的节奏,兼顾每一位学生学习的速度,会影响到能有效掌握知识的学生的人数,影响到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并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学的质量效果。所以,教师要把控好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节奏和进度,教学中不能以同样的节奏和速度展开,要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对于教授新课所需要的旧知,要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进行巩固,以便提升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对于是否为矩形,判定的定理有3种:(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而学生掌握(1)和(3)两种方法的前提是要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规则。所以,在教学初始,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从而顺利衔接到矩形判定的教学,以利于学得慢的学生进行知识过渡,加深其对新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教授新的知识内容,讲解新课中的重、难点的时候,教师不妨适当放慢教学的速度,照顾到学得慢的学生的进度,让他们能听懂。而对于思维拓展、能力提高的题目,则可以加快些,因为这类题目本身就是为了训练学习层级较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要求全班学生都要理解掌握。可见,讲解太快或太慢都容易导致学习层级不同的学生听不懂或没事干,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在教学“幂的运算”时,教师可以放慢节奏,确保学得慢的学生也能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而在评讲期中复习卷上的最后两道综合题时,则可以在保证成绩好的学生理解的情况下,稍微加快讲解的速度,避免一部分学生长时间没事干。这样基于学生学习层级设计教学节奏,必将促进学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进步、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要明确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工作。明确分层的依据,掌握学生的真正水平,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及时调整分层,促进学生进步,还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帮机制,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桂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04):21.

    [2]孙晓华.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1):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