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掌握有效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范文

    吴绮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通过多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多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再通过阅读课内外大量文本,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强化,学生就能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组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单元导语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字样。该单元共四篇文章——《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体裁、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的爱国故事。因此,在该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事件背后的情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从语文要素角度来看,该单元阅读的训练重点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年级是训练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通过学习该单元的多篇课文,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多种方法。学习了一种方法,只有在其他的文章、语境中加以运用,才能形成能力。

    一、学习多种方法,形成完整认识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该单元“语文园地”中提示学生至少要掌握三种方法:根据课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如《观潮》《梅兰芳蓄须》;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先弄清每件事,然后把几件事串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方法需要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一掌握。

    课题分析法。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抓住了魂就抓住了根本。教材中课文的题目有的指向文章主要人物,有的指向事件,有的直接指向中心思想。《梅兰芳蓄须》讲的是在抗战时期,梅兰芳宁可忍饥挨饿、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读了标题,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了。

    一般而言,用主谓短语(如《梅兰芳蓄须》)、动宾短语(如《观潮》)等做标题的文章,只要抓住题目,主要内容就很容易把握了。

    要素概括法。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以记叙文居多,学习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文意,是提高分析能力的绝佳途径。“语文园地”中列举的是《普罗米修斯》的例子,这个题目只有一个人物的名字,读者不能透过题目直观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仔细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才能弄清文章的内容,该单元的课文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如《梅兰芳蓄须》一文,从题目可以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但仅“蓄须”两个字,可能还不足以让读者了解具体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故事的起因)?抗战时期,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不为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梅兰芳是怎么蓄须的(故事的经过)?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他宁可忍饥挨饿、放弃事业,也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蓄须后又怎样了(故事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要登台演出。这样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有了整体的感知。

    事件串联法。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学生先理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串联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自己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第二件事是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三件事是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围观的中国人却不敢反抗,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的话的含义。把这三件事情串联起来,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二、迁移运用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学习任何一种方法,都需要不断地练习、总结和提升,才能形成能力,边学边用,在练习中形成技能。该单元提到的三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需要结合相关的文章进行练习和运用。

    该单元紧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选择了三首古诗、两篇记叙文和一首现代诗,这样的选编方法有利于學生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感受爱国主题,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不过,要形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项能力,需要有更多的“例子”。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可以开发其他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这样的能力。

    借助教材中的例子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本册教材的目录,标出在教材中让人一看就能了解其主要内容的题目,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等。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可以直接从题目中获取文章的更多信息。

    许多故事比较复杂,往往一个大故事包括许多小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就写了三个小故事,把这三个小故事连起来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回顾《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等课文,看看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叙述了几个小故事,再把它们连起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从教材外找例子。教材外的例子很多,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我长大了要造桥》《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吴玉章奋勇挂国旗》等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有些文章的题目比较含蓄,把握主要内容需要运用要素概括法和事件串联法。如《傲骨》一文写徐悲鸿拒绝卖画的故事,就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如《方志敏最后的七个月》一文,读了题目,我们就知道内容应该不是一件事,需要把几件事串联在一起,才能把握其主要内容。

    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打破常规,突破教材中的单元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就能得到更广阔的认识。因此,单元整合的意义还在于为了实现某一训练目标,教师主动进行课程建设,对教材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单元”。在教学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在总结中提升认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