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融通的实践性探索 |
范文 | 唐洪涛 [摘? ? ? ? ? ?要]? 针对努力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 结合多年对多媒体的研究,尝试通过视频、图形图像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融合,让学生既感受到公共基础课程的新颖,又能感受到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提高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设计,对专基融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 ? 键? ?词]? 高职院校;教学设计;课程体系;专基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46-02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学生中反映平平,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很多学生觉得公共基础课于自己所学专业相差甚远,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学习积极性;而公共基础课的老师也觉得公共基础课难出成绩,因此也不是很重视,平时也不注重教学设计,照本宣科,让学生更加感到乏味,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进行“破冰”之行,当务之急是为目前高职院校寻找公共基础课的出路,将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进行融通,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和探索。 一、认识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关系 公共基础课程因每个学校性质、类别以及办学理念不同而存在部分差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模块:(1)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计算机基础。(3)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相对,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专业知识的发展比较迅速并经常变动,而且专业知识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专业课的内容变化也较为迅速。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分析,由于我院非常重视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融通研究,通过对我院部分系部学生的网络调查,对我院的学情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作用、帮助认可较多,但对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不清晰,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有分歧,希望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设置结构、教学模式有所改进,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 二、解析人才培养方案,找到融通点 由于学院专业较多,对不同专业的解析既需要专业教师,也需要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找到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的一些基础性要求,让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能理清思路,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有相对的侧重点,也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打下基础,在这方面我院已做了一些尝试,通过专业教师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对一些系部专业有了明确的思路,如自动化技术系工业机器人专业就要求强化一元微积分学、积分变换,农业技术系畜牧兽医专业就强调一元微积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智能制造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侧重于一元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针对不同专业明确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不同侧重点,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考虑将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改变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首先考虑对融通课程进行定位,以应用数学这门课程为例,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本门课程定位为预备课、工具课、文化课和素质课,即通过对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必需的、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原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和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做时代的主人。明确该课程的定位,还应清楚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经过对所研究的课程进行分析才能找到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融通点。 三、重構课程体系与标准 专业课程在与公共基础课程融通时,每门课程都要实现知识、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公共基础课程将重新设计相应模块,以应用数学这门课程为例。 (一)模块一:一元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 适用专业包括: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园林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幼儿发展、老年服务专业等。 (二)模块二:一元微积分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汽车配件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等。 (三)模块三:一元微积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包括:畜牧兽医专业、兽药生产与兽药营销专业、宠物专业等。 (四)模块四:一元微积分学+积分变换 适用专业包括: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等专业。 高等数学教师在通过实际教学,将学生反馈的问题、要求,进行及时修正、调整。而大学语文教师由于是分学期教学,将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每学期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如针对大一的学生需掌握简单的应用文写作、陶冶文学情趣、提升文学修养等,大二的学生将考虑相关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培养,如电商专业的软文撰写、网络推广的描述等,大三的学生将考虑毕业设计、求职信、应聘文章等方面的训练。根据两门基础课教师的实际教学反馈信息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同时对教学标准也做了相应调整。 四、重视、开发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改变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多媒体的普及,公共基础课程也毫不例外地要考虑新技术、新元素的介入,摒弃以往走形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的通识性公共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不同专业课程,设计与学生所熟知的专业知识有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吸引、指导学生去自觉、自愿地学习,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化、多媒体的介入积极响应,能适应、很喜欢。 多维度、多元素的课堂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扭转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中反映平平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通过专业课程教师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共同努力对基础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进行实践性尝试,以大学语文为例。 1.组织专业课程教师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对大学语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结合不同专业技术岗位及职业标准要求重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突显每个学期不同專业的需求,将专业需求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先进行铺垫,为后续的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2.组织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对照课标,对每个课时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策划所需教学资源,考虑大学语文的特点,既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更丰富、更精彩纷呈。 3.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教师协作,选择教学素材、案例、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一支笔、一张图的传统教学模式,精心选择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在经过后期处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如大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典诗词,传颂经典时,配上悠扬的古乐,美轮美奂的画面,精致的动画,将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理解,在讲授应用文时,通过拍摄的小视屏、规范的格式使学生更能理解应用文的书写要求,在讲授文案策划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拓展,比如对电商专业的学生进行软文撰写拓展训练等。 大学语文教师将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讲解,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逐步完善,最后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形成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一份教案讲全院的方式,同时,将学院相关专业与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与融通。 近几年来,我院非常重视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融通研究,通过专业课程教师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综合分析其他高职院校先进的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融合模式,借鉴其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融合的理论研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在具体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植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化、多媒体元素,既吸引学生,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理论研究有了富饶的土壤、优良的环境,让学生从单纯、枯燥的理论走出,感受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氛围,将公共基础课程“教活”,让学生有真实感、专业感,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但是在专基融通过程中,工作量是非常大,所需时间长,投入的资金、精力多,我院在该项工作虽有所收获,但还需不断完善才能形成科学、高效、最优化的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融通之路,专基融通,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小明,李作为,吴寒,等.“职业普适-专业融合-素质拓展”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2]王亚鹏,蒋丽华.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回归全面发展导向: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范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 [3]潘朝晖.高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研究[J].大学教育,2017(1). [4]冯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