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
范文 | 王春平 摘要:由于小学生尚处在从直观经验获取知识的思維过程,因此对数学的学习多依靠既定知识的积累,对于其中抽象的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能力就较弱。因此在面临核心不变但外在表现形式发生变化的数学问题时,思维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难以独立完成自身认知的重组和改造,就需要教师来协助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并探究一定的解决策略供诸位借鉴一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25 数学教师既要关注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要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现象后及时分析成因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对学生数学教育的启蒙作用,打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让其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生出现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及成因简析 首先是小学生的思维难以适应数学变化,多形成线性思维和定向思维。于教师而言主要是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容易让本就学习经验不足的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遇到任何问题都用同一方法来进行解答,遇到无法解答的数学问题时思维就会出现停滞甚至混乱的情况。 其次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比如空间想象能力,透过表象分析问题内在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客观上处于依靠直观经验获取知识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有教师教学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训练的忽略,比如追赶教学进度、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和思维条件不匹配、题海战术重答案而轻分析等。 二、教师解决小学生数学障碍的策略探讨 (一)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灵活 教师可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分类为指导来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环境中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共同参与来完成个体和集体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个体和集体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循环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中涉及到运算律的学习,教师就能很好地参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比如学习乘法结合律之前就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小游戏、举例、示范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完成对知识的顺应然后同化的过程:首先教师将一副扑克牌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题目分成多组并分发给学生。随后教师借助课件对需要计算的惩罚结合律公式进行展示比如“3×5+2×5=?”,让学生先将等式和“25”求出,然后再让学生将代表2、3、5的扑克牌以满足和为“25”的前提进行组合,看看“?”处能填写什么样的公式。学生因为只有三张扑克牌,所以必然会发现“(3+2)×5=25”这一结果,最后教师再将“3×5+2×5=(3+2)×5=25”写出,并总结告诉学生这就是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就能起到较好的导入效果,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计算活跃了思维,也完成了对知识的顺应并同化的过程。 (二)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小学生多依赖于直观思维,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思维,一方面为小学高段和初中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能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降低因为抽象思维不足而出现思维障碍的概率。 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用直观教学来引导学生感受和发展抽象思维的方法。比如在四年级下册中学生要学习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首先可借助直观的教具比如魔方、文具盒、三角尺等来让学生对图形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然后教师将教具对应的数学模型画出,让学生知道原来这些物体在平面上的形状是属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如主要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就用课件针对三角形进行直观图片的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的其他的三角形有哪些。接着教师再次将对应三角形的模型提炼并画出,随后逐步引导学生接受钝角、锐角、直角的概念,如此一步步完成对抽象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熟悉,在学生脑中生成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在不看课件或者教材的情况下自行创作这三种三角形,并用其构成某一个动物或者图画。既将知识融入到画画这一趣味活动中,还让学生调用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以联系的思维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的思维,不要局限于某一节课的内容,要从整体上统览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具体某一节课中,也要尽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难度上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归纳、总结的方式来构建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 学习方法上最常见的就是课前的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后复习。如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此为核心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前预习就可以让学生以四边形为主题在家长帮助下搜集有关四边形的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能够自主完成对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学生长期习惯此种方法之后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学会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就能很好地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总结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成因来自多方面,就教师而言需要重视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教学形式。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让其借助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来构建知识系统,学会总结和归纳,最终同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方法,能够使得其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减少思维障碍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叶永宁.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三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220. [2]任金新.如何突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