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范文 | 万冬冬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育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己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概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措施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社会;教师;家长;重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30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国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国务院国办发[2003] 13号《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幼儿是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关键,创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育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己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育的方式过于的程序化,不能把教育的过程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或是个别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过于生硬没有耐心,那么可能导致幼儿在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怎样合理的结合幼儿的心理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健康的人格越来越受到专家的广泛关注。 一、心理健康概念 人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仅仅指其身体机能是否正常,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往往意识不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现如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健康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定义,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趋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才可以称之为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一)家庭教育 1.欠缺理论知识 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很多年轻的家长,他们自己也许都没有完全“长大”,心理也并不是很成熟,并没有做好全身心抚养孩子的准备,自己也许正在继续学业或事业的打拼,往往把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孩子的祖辈或是保姆,自己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其中,所以家长可能没有教育幼儿的经验和知识,在幼儿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可能并不清楚,没有发现孩子的问题,或是发现了孩子异于常人的行为,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 2.家长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机构是为孩子们提供教育的场所,教育方面的工作与自己没太大联系,自己仅仅作为幼儿的保护者就足够了,这种老旧的教育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即使家长意识到自己也是幼儿的教育者,可能往往更关注于幼儿对知识方面或技能方面的习得,而仍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忽略。 (二)幼教机构的教育 1.幼教机构的认知错误 在幼教机构中,老师们往往注重孩子们技能和知识方面的培养,认为判断孩子的好坏的标准就是学习,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狭隘片面的判断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对今后孩子们人格品性方面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职业素养欠缺 我们经常能够在新闻中听到一些幼师对孩子们的猥琐和暴力行为,这种恶劣的行为屡见不鲜的主要原因就是幼教机构中的一些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导致幼儿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浓重的心理阴影,也许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3.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没有其他阶段的教育受重视,导致师资不足,有些幼教甚至并非专业出身,导致这些非专业的幼师仅仅起到“保姆”的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了解,对幼儿心方面的问题根本无从下手。 三、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因为对很多事物的不了解,也因此对各种事物与现象充满了好奇,由此造成,幼儿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吃饭的时候容易被身边的其他事物吸引而走神不认真吃饭等,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为幼儿有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心理问题。 (二)不稳重 主要表现为幼儿的好动行為,总是喜欢乱跑乱跳,不能安稳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总是喜欢抓抓别的小朋友等。 (三)攻击行为较为严重 在幼儿的交际圈里经常会见到一个小朋友把拎一个小朋友打哭的现象 。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一起玩的挺愉快,下一秒就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玩具,一个零食等发生口角,而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这项问题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高校、教师、家长要坚定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信念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国家继续富强繁荣的希望。每一个人都盼望着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成为有价值的人。高校、教师、家长都要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要让幼儿成为内外都饱满的完整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状态,并有意识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和家长应通过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与期望的环境,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和宽容的环境。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让天性自由随意地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会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会真诚耐心地帮助同伴,会满怀期待地为以后的成长努力。他们会满怀乐观与期待,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三)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幼儿在幼儿园中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养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的受益终生的习惯。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教师对不同的幼儿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幼儿内向敏感,很容易受伤害,对这类幼儿, 教师要有很好的耐心与爱心,鼓励幼儿、陪伴幼儿, 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比较自负,唯我独尊惯了,对这类幼儿,教师要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针对幼儿不同的性格,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良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 [2]韩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 [3]赵慧霞.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4]杜代章.大力加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J].学前教育研究,1995,25(5):49. [5]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