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字体设计在剪纸艺术中的融合研究
范文

    万云青 潘港

    

    摘 要:字体剪纸就是将书法、文字、其他图像形态和剪纸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产生的艺术形态。本文就字体剪纸的民间故事源流、字态设计在剪纸艺术中的视觉表现以及字体设计在剪纸艺术中的情感表达3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从而使大家能更好地解读和借鉴剪纸中的字体设计艺术。

    关键词:字体设计;剪纸艺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4

    剪纸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支,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剪纸在题材上的选择融合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动植物形态以及图腾符号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创作主体获得了一定教育并具备了文化素养,汉字便介入剪纸艺术之中,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态。这种图形与文字的结合,使汉字和剪纸碰撞出新的火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巧妙构思。

    1 字体剪纸的民间故事源流

    在剪纸艺术出现以前,利用各种材质和工具进行镂空剪刻的艺术形式屡见不鲜[1]。汉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使得剪纸艺术有了更加便捷的创作载体,剪纸艺人以刀为笔、以纸为媒,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态。

    最初剪纸作品大多以图案的形式呈现,而在中国最早将文字运用到剪纸当中是在南北朝时期,甚至在南宋时期出现了以剪字为生的民间艺人。周密《志雅堂杂钞》中描述:“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俞(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2]

    剪纸上出现了文字形态,也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剪纸中经常出现的“囍”(双喜)字,还与宋朝的一位名人有关。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马家镇歇脚,在街上看见“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的半幅对子,其实此幅对子是员外的女儿为自己选亲而出。等到王安石进京赶考,他一气呵成完成考题,考官便出了“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半幅对子,他便将在马家镇看到的对子答出。等回到马家镇时,又将考官问的对子对出,于是员外便将女儿嫁给他。正好在新婚那天,金榜题名的消息传到此处,他便略带醉意地写下了“囍”字,贴在门上,于是这“囍”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被广泛地运用在结婚的场合,寓意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此外,同样具有吉祥含义的“福”字也是大有来历,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清代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太后所写的“福”字。这幅“福”字的右上半部分笔画看起来像“多”,下半部分看起来像开着口的“田”,左半部分则看起来像“才”和“子”,右半部分整体是王羲之所写的寿字,便形成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和多福5层含义。这是古今以来将福与寿字结合在一起的“福”字,因其字体形状显得较为狭长且廋,则谐音为“寿”,也被称为“长寿福”,这样的“福”字形象也自然而然地被民间剪纸艺人运用到日常剪纸艺术当中。

    2 字态设计在剪纸艺术中的视觉表现

    什么是字态?字即汉字,态即形态和状态,字态所指含义是汉字的形态与状态[3]。汉字的形态千变万化,或圆或方,或长或短,各个形态不同,自然给予人的感受就不同。本文中的字态不仅包含上述概念,更是所指汉字体现出来的造型与情感状态,情感和领受不同,所呈现的状态自然不同。

    2.1 单字多形

    即是说单个汉字有多种造型,这个造型体现在它的剪法上。

    以“寿”字为例,它在剪法上的多种性,所体现出来的字态设计和情感表达就不同。它的形态有以长方形存在的四分之一剪法(图1),但其实整个字是进行夸张处理的,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寿”(夀)字的形态。借用的是篆书的古拙之意,横必平,竖必直,笔画均匀对称,内为挺直外为圆弧,是为方中套圆,圆中套方,整体略显狭长,取意长寿。

    在“寿”字圆形剪法当中更加能够看出字态设计的痕迹(图2),采用的是剪纸当中常常出现的圆形构图,圆取其圆满,寓意人生圆圆满满,整体呈现对称图形。

    2.2 多字组合

    即多个汉字(以四字为主),多采用的是共用笔画或者说是简化笔画。

    这样的字体设计就增加了与欣赏者互动的方式,即欣赏者需要进行逻辑上的思考并重新组合排列,进而推测出创作者要传达出的吉祥含义。例如,“黄金万两”剪纸中(图3),将“黄”字下面两点处理成撇捺两笔,就成为“金”字上半部分“人”字,繁体“万”字借用“金”字上的两点,“两”字则借用繁体“万”字的下半部分,与其共用一体,而这样的巧妙结合、浑然一体,恰是佳偶天成一般。

    在“招财进宝”剪纸中(图4),繁体“招”字与繁体“财”字共用提手旁,繁体“宝”字与繁体“财”字共用贝字旁,繁体“进”字的走字底进行夸张处理,将其余字包裹进来构成一体,好似财富都已进入家中一般。这样的字态设计不可谓不巧妙,大有“以字会意”之感,让人粗看时只是觉得巧妙,在回味过后才能品读出其中的深意。

    2.3 組字构形

    指多个汉字组成物象的形态,即将多个汉字进行设计,重新组合成一个物体的形态。

    最具有典型性的是“喜气满堂”剪纸(图5),当看到这四个字组成的形状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壶形,再等你仔细观看时却发现其中还藏着4个字(喜气满堂)。此构图以“喜”字的“士”字头为壶盖,以“堂”字的“土”字底为壶底,又以“满”字的三点水作为壶口的形状,最后以“气”字的勾进行夸张的处理为壶柄,便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水壶形状[2]。这样构图上的巧思更让人拍手叫绝,无不称赞。这样的字态设计更是一举两得,既给人们传递了视觉上的享受,又增加了节日上的愉悦。

    2.4 组形构字

    指借用汉字的形态或轮廓在其中添加各种吉祥图案。

    如这幅“寿”字剪纸采用的便是“寿”的字体框架(图6),图案采用的是鱼的形态,由鱼组成横竖笔画,根据字体的走势去排兵布阵,使整个字的态势更加灵动活泼。“鱼”本身也是象征着“余”,意为年年有余,同时由于它超强的繁殖能力,也意为多子多福。由“鱼”组成的寿字形态自然也意味着福寿满满,人丁兴旺。

    汉字的独特造型形态在剪纸中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但同时也展现出民间剪纸艺人独具匠心的构思,让我们时至今日也能感受到字体剪纸的艺术魅力。

    3 字体设计在剪纸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和交流的工具,当然可以在剪纸中精准地传达出特定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在剪纸中大多体现为吉祥、圆满和趣味性的含义,这些寓意都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是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本文接下来便从剪纸艺术中汉字的移情性表达和审美性,来探究字体设计在剪纸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3.1 移情性

    这里的移情指的是移情于物和移情于人。前者为“心”与“物”相交融的“移情”,后者为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从而改变人的情性[4]。

    而移情于物在字体设计与剪纸当中,便可用借势来理解。

    第一,即借字体之形态(结构)传达其情感。汉字并不是图案,不可能要其再造生活之场景,但却能表现出“境生象外”的意境,而这样的过程就需将汉字进行意象化的处理。如“万”(卐)字(图7),可以看到整个图案是经过四方连续的规律向外扩散,并将图案进行倾斜,寓意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之意。其中的圆中套方,更是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第二,即借自然之形态传达其情感。以汉字的结构为骨,自然物象之形态为血肉,将整个画面进行图像化处理,营造出一幅草长莺飞的自然景象。如在“寿”字剪纸(图8)中就有所体现,整个画面运用了莲花、荷叶、蝙蝠、松叶、松果、鲤鱼和仙鹤这些有吉祥含义的图案。莲花和荷叶象征廉洁纯净,松叶和松果象征着开枝散叶和多子多福,鲤鱼寓意鱼跃龙门,仙鹤则寓意福寿绵绵。画面的横竖笔画也是旁逸斜出,节奏鲜明,又通过鲤鱼飞跃形状让整个画面产生灵动之感。这样的图像化处理方式有汉字本身具有的福寿之意,又有图像本身具有的寓意,可谓字必有意,图必有意,意寓吉祥。

    “移情于人”在字体设计与剪纸当中,便可用“同理”一词来理解。它是联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中介,通过同情,审美主体就能感受到审美客体的美,或者体会到审美客体带来的愉快感[5]。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同理即为审美客体带来的愉快感,这种愉快感带来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利益关系,带来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欣赏某件物品或艺术品时,给予你一种趣味性或是满足你内心期待体会的情感。如有新人结婚之时,剪上“囍”字以表示对他们结婚的祝贺,也增加一份喜气;又或是当有老人过寿之时,剪上“寿”字祝愿其长命百岁,寿比南山。这样的方式既充满了生活的人文气息,又能传递出汉字在剪纸作品中具有的愉悦性。

    二是感同身受,对于那些在自然灾害中受苦受难的同胞们产生的同情和关怀之感。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那幅海报就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该图由“汶”字和“川”字组合而成“济”字,“川”字正好借用“汶”字的三点水提字笔画,将“汶”字处理为红色,“川”字则处理为黑色。当你从上往下看就会看到“汶川”二字,但当你整体地看就會看见“济”字,这就是表明汶川需要救济,从而激起你的同理心,想为救护汶川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虽然是作者借用电脑制作出来的,但笔者相信,如果这个作品是由剪纸制作出来的,也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3.2 审美性

    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自然也会形成多种不同的剪纸艺术品。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6]

    这里的北国之窗花和南方之剪纸却是一物,仅仅是叫法不尽相同。天真而浑厚和玲珑剔透,则是从剪纸视觉上的审美来说的。从这句话中便能窥探出北方剪纸较为浑厚和质朴,体现在线条上则显得更加粗壮一些。南方剪纸显得玲珑剔透,体现在线条上则是更加精细。这种玲珑剔透效果的产生是由于剪纸被贴在窗户上,贴在窗户上的剪纸被光线照射之后会在地面上形成投影,而镂空的部分也会偷偷地钻进光来。当你将视线转向窗户时,便会感受到光与影的结合,使得剪纸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这种逆光之美的视觉性享受在剪纸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字体剪纸主题的选择也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共性。其中包含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卐”字、“福”字、“囍”字、“寿”字、“黄金万两”“日进斗金”等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追求的多子多福、幸福美满、延年益寿、富贵吉祥的含义。整体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剪纸来祈求吉祥,趋利避害,如同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寓意福到了。这些在字体剪纸中蕴含的寓意美的审美特征,正是老百姓追求的审美共性。

    剪纸画面中构图的完整性以及多样性,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字体设计来实现。因为它塑造的形象是否完整,关系到这个作品能不能传达出它要传达的情感,以及是否被人们接受。

    4 结语

    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蕴含着独特的中国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意境,这种审美多是积极向上的,寓意美满。在其手法上的使用多以借物抒情和以物寓意为主,这样的手法天衣无缝地将汉字与剪纸艺术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中国独具匠心的祈福方式。它通过独特的汉字形态的造型手法,让你更好地理解传递出的情感。这种表现方式更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展,它具有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不仅仅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更是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产出艺术品的尊重。就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的是继承,打出来的是创新。

    这就需要我们对字体设计中的剪纸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中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从而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字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晓红.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J].美术观察,2009(10):110.

    [2] 李曙.浅析民间剪纸中的汉字艺术[J].美与时代(上),2009(10):95-97.

    [3] 雷迪.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字态设计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 胡雪冈.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5(04):65-71.

    [5] 夏云龙.宗白华朱光潜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 何红一.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51-54.

    作者简介:万云青(1974—),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视觉传达专业硕士,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潘港(1997—),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