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常见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错例浅析
范文

    宋学松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能使学生边听、边看或者是使学生听、看、说、做相结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所做的实验常常出现实验误差,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现把这些常见的错例加以整理和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帮助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时操作规范化、实验效果明显化、所做实验成功化,以达到课堂演示实验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误差;实验失败;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43

    在新課标理念下,正确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犯的错误操作,导致实验出现误差、甚至失败。现把这些常见的错例加以整理和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时操作规范化、实验效果准确无误。

    错例1: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中,导管口没有放一团疏松的棉花。

    分析:在实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用棉花堵在试管内的导管口,所以误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中,导管口也没有放一团疏松的棉花,结果高锰酸钾小颗粒很容易就进入导管、再进入集气瓶中,使水槽内的水变红了。

    错例2:制取氧气时试管破裂。

    分析:往往是因为加热、撤去装置、洗涤等操作错误而导致试管破裂。

    1.加热前,应将试管外壁擦干,将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固定,便于试管内的水分流向试管口;2.加热时应先预热,后再集中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试管底部千万不能接触到焰心部位;3.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或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撤去酒精灯,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进入温度较高的试管中;4.刚加热的试管要放在石棉网上缓慢冷却后再洗涤。

    错例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只有火星,没有白光。

    分析:应选用适量的质量较好的木炭,如果木炭质量较次,可用镊子夹一小块木炭,先在酒精灯上整块烧红后用嘴吹旺,再放入燃烧匙里,去做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错例4: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燃着的蜡烛直接放入氧气瓶中燃烧。

    分析:比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先把蜡烛点燃后再吹灭,让蜡烛芯带有火星再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既可见蜡烛复燃,又可见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更明亮的白光现象。

    错例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有误差。

    一、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少的原因:1.红磷量不足,瓶中的氧气未耗尽;2.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3.集气瓶未冷却,过早打开弹簧夹。

    二、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多的原因:1.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顺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

    错例6: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插入过快。

    分析: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插入过快,使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把集气瓶上部的氧气赶出瓶外,使所收集的氧气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燃烧匙应缓慢插入集气瓶内。

    错例7: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盖在集气瓶口上的毛玻璃片全部被挪开。

    分析:玻璃片全部被挪开的结果使燃烧时产生对流较快,损失了瓶中的氧气。正确的做法是只能把盖在瓶口上的毛玻璃片挪开瓶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燃烧匙仅能插入即可。

    错例8: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没有出现铁丝燃烧现象、或者是集气瓶炸裂。

    分析:一、没有出现铁丝燃烧现象的原因:1.所收集的氧气不纯(或氧气浓度不浓);2.细铁丝事先没有打磨(铁丝表面没有去除铁锈);3.细铁丝没有盘成螺旋状(将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发生燃烧);4.没有等到铁丝下端的火柴快要燃尽时,过早地将铁丝插入了集气瓶中(这样就会一方面使下端的火柴继续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使剩余的氧气不足或者浓度降低,另一方面,使铁丝没有达到着火点,这样细铁丝就不会燃烧)。

    二、集气瓶炸裂的原因:1.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放入少量水或者放入细沙,让反应中高温的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使集气瓶炸裂;2.是燃烧过程中,温度很高的细铁丝接触到集气瓶瓶壁。

    错例9:燃烧氢气的火焰颜色为黄色。

    分析:用玻璃管作导管点燃氢气,因玻璃中含有钠盐,故火焰为黄色。可改用金属圆珠笔杆作导管点燃氢气,火焰就为淡蓝色。

    错例10:铁置换硫酸铜,铁的表面出现了黑色。

    分析:如果使用表面未做任何处理的铁丝置换硫酸铜,铁的表面就会出现黑色。应将铁丝表面用砂纸擦亮,再用水洗或经过酸洗>水洗>碱洗>水洗步骤。最好改用新的大铁钉做此实验,但也要经过上述处理方可用来与硫酸铜作置换反应,就会出现正确的实验现象。

    错例11:电解水中使用铜作代用电极的阳极。

    分析:使用铜作阳极,会氧化发黑。如确需要使用铜作代用电极,则铜只能作阴极。

    错例12: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1.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2.电极的氧化和副反应使氧气的量减少;3.在反应中有些氧气变成了臭氧;4.电解液或电极不干净。

    避免误差的方法是:1.改用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2.将电解液预先电解一段时间,使氢气和氧气预先在电解液里溶解达到饱和;3.保证电解液洁净;4.注意电极匹配,保证电极干净。最好使用铂电极。

    错例13:在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分析:因为在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所使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了,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常常混有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杂质,将这样不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氯化氢气体杂质先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了,这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就无浑浊出现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县实验初级中学2421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