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效率的提高 |
范文 | 劳秀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策略。怎样才能克服出现的问题,增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呢?深入理解课标研究教材,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感悟,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学习方式。 关键词:地理课堂,合作探究,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314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策略。在我们听课时发现进入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的兴奋,学生学得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很多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一味的小组活动,学生沉浸于活动之中,对外界的刺激变得麻木,它让我们失去了倾听的空间,也丧失了反思的品质。于是出现了诸如小组探究学习中问题设计不当、交流效率不高、学生探究乏术、教师评价片面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解决。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理解课标研究教材,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 1.强化地图教学,夯实合作探究基础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有各种示意图、景观图、曲线图、柱状图等。作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活动教学,强化合作探究开展 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时,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每章节都有大量的活动环节。而且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每一项活动,教给学生查找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探究,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科学设计问题,优化合作探究载体 过于直白和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同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宣布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探究的实际效果。 4.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初一上册教材,学生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安排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上学放学的时间,以及上学放学路上昼夜的变化,影子的长短等等,来感受季节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以及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的。 二、激发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感悟,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学习方式 1.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相信学生的潜能和智慧,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教师点拨,一定能够学得会,学得好。例如学完天气符号后,出示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争当“小小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报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们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对天气符号的掌握比老师讲学生记好得多。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表现。例如在学习完国际日期变更线后,笔者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位孕妇在坐船经过“日界线”前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由于他们出生的地点稍有变化,弟弟比哥哥先出生有可能吗?学生们顿时提起了兴趣,都在积极思考讨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必要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极大的促进了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 2.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小组个体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课堂上运用评价手段,一定要注意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可开展评比“多星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默契小组”等活动。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動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从而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评价小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突出表现的个人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评出“积极之星”“创新之星”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大胆展示自己,保持在课堂中的兴趣与热情高涨。 参考文献: [1]张明玥. 对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认识[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S2):157-158. [2]张园园.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 中国校外教育(12期):135-1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