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 |
范文 |
摘 要: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画图”单元,融信息技术和美术于一体,主要教授学生利用软件,掌握画图中各项工具的使用,以期能画出完整画面。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画图”单元教学上,很难像美术教师一样,给予学生专业性指导。以至于本单元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技术的操作范畴,学生作品不尽如人意。那“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以“画直线与曲线”一课为例,总结提炼了这一单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画图单元;教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中“画图”单元,主要讲授利用“画图”“奇奕画王”和“美图秀秀”程序,教授学生进行“电脑美术”的创作。“画图”单元融信息技术和美术于一体,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作用于美术,旨在教授学生利用软件,掌握画图中各项工具的使用,以期能画出完整画面。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感受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便捷。 “画图”程序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工具软件,教材上主要是以“文配图”的形式呈现。在具体安排上,没有按照美术教学中“点、线、面”的思路线来介绍,而是通过各种工具的介绍,以期让学生学会后,自由绘制出更多图形。 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画图”单元教学上,要求其既熟悉构思、构图、勾线、填色、调整等绘画的基本步骤,又能在绘画技巧上掌握比例、明暗、构图、色彩等知识,实在是很难达成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也难像美术教师一样,给予学生美术创作上专业的绘画指导。以至于本单元的教学,往往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操作范畴,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美术方面的专业指导,造成学生的作品往往缺乏整体性、创造性和美观性。教师过于注重教学软件的学习,忽略了或者说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难道真的只能简单、枯燥地教会学生工具的使用?小学信息技术课标中提出,一切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那作为美术专业技能一般的信息教师,如何上好“画图”单元呢?笔者以“画直线与曲线”一课为例,从以下角度出发,给予一些启迪与思考。 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在学习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兴趣点,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带入课堂。 在“画图”单元,如果单纯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一则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不紧密;二则学生单纯学习操作技能,很难长时间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三则是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操作技能、情感与价值等方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因此,要想上好信息课程的“画图”单元,就需要教师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在讲授“画直线与曲线”一课时,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这一角色为切入点,创设了“小仙童挑战孙悟空”教学情境: 说起孙悟空,大家都知道他本领高强。可是,有一位刚刚修道的小神童,他就很不服气,他觉得,孙悟空那都是在吹牛,他想要跟孙悟空一较高下!看,他还给孙悟空下了一封挑战书呢……”“是什么样的挑战呢?”神奇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教师以情境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并设置“第一关,登天云梯闯头阵;第二关,万丈高山平地而起;第三关,七彩雨滴来化解;第四关,巨型风扇起旋风”四道关卡,串联画直线与曲线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始终牢牢被“锁”在课堂上。 二、在情境中欣赏“美”,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在“画图”单元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種方式,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美术修养和技能。 1.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融入各项“美”的元素 欣赏是美术学习的一部分,在信息课堂上,教师常以“展示作品”的方式,来展示一些优秀学生的作品,请同学自评、互评。但学生的水平有限,仅有同桌、班级中优秀作品的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涉及的各项内容,扩大学生的欣赏半径,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创造更多欣赏与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引入名家名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给学生提供欣赏的条件和可能。 教师在教授“画直线与曲线”一课时,引入了两个神话人物——孙悟空和小仙童。这两个神话人物,在美术设计上,呈现过许多丰富、经典的设计形象。尤其孙悟空,他的许多形象都是我国著名美术大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出来的。教师选用经典形象,让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也有机会欣赏到我国经典的动画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给学生更多的范画,让学生可多样选择 学生的绘画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画图”单元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绘图工具的巧妙应用,在于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制作出符合表达意图的图画。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某种操作技能或在某种教学情境下,提供多种范画、多样操作办法的形式,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启迪,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情境模式,进行创编。 在讲授“画直线与曲线”一课,利用SHIFT键画直线时,当讲授到“登天云梯谁能画”环节时,教师利用“直线”工具,给学生提供多种“天梯”的画法(如下图)。 学生可以综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喜好,进行选择操作,一方面满足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在实践中,提升电脑美术上的技能和素养。 三、鼓励创作形式的多样性,提倡“美”的表現手法 美术创作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作为信息教师,我们可以在美术创作的形式上多作思考和创新。可以是创作形式的多样化,也可以是创作内容的创新性。利用“新、不同”来教授学生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在“画直线与曲线”一课中,笔者用四格漫画的形式,组织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创作。用设置四个关卡的形式,将画图工具的学习贯穿各部分的创作中,使学生体验整个四格漫画创作的过程。等学生创作完毕,继而揭示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四个连续画面的创作,我们就把它称作为——四格漫画,学生恍然大悟。完整过程的体验,比只讲授更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便习得创作方法,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知识所得。 四 、倡导学生创新“美”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创作愿望 创新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一幅优秀的画图作品,更应是创意与信息技术工具的完美结合。 “经过这次比试后,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教师问。 “我觉得小仙童会对孙悟空再次发起挑战……” “我想小仙童会去拜师学艺,等学成归来,再跟孙悟空比试。” “说不定孙悟空会收小仙童为徒,他们一起修炼呢!”…… 通过整个过程的学习,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沉浸在“小仙童挑战孙悟空”故事的情境之中,沉迷在漫画故事的创作中,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想法。创作无限,而课堂时间有限,通过教师的提示:“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学习过的工具,也来创编一幅四格漫画,讲一讲你创编的故事!”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情况下,学生能更游刃有余地运用各项技能,集合“画图”工具,加上自己的创意,对后面的故事情节进行创编。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将是一个永恒的新课题。在“画图”单元的教学中,对学生“电脑绘画”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得像,更多的则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共鸣和艺术创新的综合体。在“画图”单元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不断探寻教育教学方法与规律的同时,时刻关注电脑绘画领域的新发展,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如此,才能真正教好“画图”单元,让学生学好“画图”单元。 参考文献: [1]衣晓丽.漫议小学生学习电脑美术[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 [2]徐国欢.小学电脑绘画本真有效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6(6). [3]应甬富.小学电脑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作者简介:史书清(1983—),女,江苏南京人,本科,一级教师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长期工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线,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多项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并结题,多篇论文、案例在省、市、区各项比赛中获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