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深层挖掘,探本溯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范文 |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随着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普遍重视对文本的再开发。比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常常重视作者的生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重视一些逸闻趣事的搜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搜集的资料来进行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研究与解读。一堂语文课下来,看起来很是热闹,很是红火,但是不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究竟有多大的用。 笔者认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都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无论什么样的活动,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应该围绕文本来进行,都应该直指文本而去。离开文本的教学,必然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其结果必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清,定位不准,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一个例子,就有着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说,文本的这种例子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人文论的提出,使得许多教师不重视发挥文本的作用,他们只是重视了形式的革新,而没有重视内容的革新。他们不知道课改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和文本亲密地接触。过去我们说合作学习,许多时候教师只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交流,来探讨,却没有重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没有重视让学生自主建构对文本的意义,结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文本的这种例子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作为文本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文本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探究作者的思路,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背后的东西,深入地挖掘文本的内涵。现实是许多语文教师常常把语文教学停留在表象上,特别是自从人文论提出以后,人们因为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语言性。其实,没有语言性也就没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咀嚼而获得,这种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得到。 许多时候,语文教师领着学生学习文本,阅读文本,这看起来很重视文本,但是因为许多时候教师根本就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部,将文本内核性的东西挖掘出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因此这既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很难有所收获。学生为什么对语文课没有兴趣,就是语文教学的那种繁琐的教学、浅陋的分析破坏了学生的情趣。 另一方面,一个语文教师能够根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结果,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生本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有高屋建瓴的认识,能够通过巧妙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将自己的解读结果传导给学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认识不深入、不细致的地方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如何才能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首先,教师对文本的认识本身就很浅,自然很难带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深处,探索到文本的奥秘。不得不说,现在许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有许多误区,似乎只要将教学参考书上的东西理解了,把这些东西交给学生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他们不知道语文教学,关键还是教师要有自己的认识,对文本要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只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从容自如。而这需要教师有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理论修养,需要教师有很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文本中挖掘到东西,获得应该获得的东西。还有一些教师离开文本,天上地下,整个课堂都是知识的讲堂,唯独没有学生的学堂。他们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忘记了思维的训练,他们重视了文本相关知识的传授,却忘记了对文本内在逻辑结构的探究。务虚而不务实,是很难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重视学习策略的传授,特别是要通过自己的解读,通过自己设置的一些问题,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充分掌握一些基本的解读文本的方法。许多语文教师不重视这种策略的教学。文本在他们手里只是为了学习文本,理解文本,但是他们不知道让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为了不教,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索,去探讨与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要适时引导,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短板在哪儿,明白自己的欠缺在哪儿,特别是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进一步思考。又如教师在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认识上不到位的地方的时候,教师要将自己的思路,将自己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及问题回答的来龙去脉给学生理清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这样就能使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方向,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不是加以否定就完事,而是让他们思考他们为什么会犯错,他们在思路上出了哪些问题,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深入地挖掘文本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挖掘这些东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继勋 甘肃省山丹县清泉中心校 734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