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回归本质 |
范文 | 马叶慧 【摘要】当代的语文教学的发展脱离了语文的本质。有部分教师将语文教学变成了简单填鸭教育。本文目的在于转变现有的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正确观点,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重归本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存在有以下几种现象: 1.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扭曲变化成了三个目标。将作为一个整体的三个维度,简单简化成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和情感判断。但实际上,语文的三个维度绝不仅是这么简单。知识能力的学习过程中体现情感和价值观。自我锻炼、自我反思的过程又使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得以内化。这些是一个浩大的过程,绝不仅是简单的一堂课所能完全做到的。所以,不能要求一堂课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样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2.部分语文老师存在有不拓展的课文就不是好课文这一错误认识。这一观点直接导致了许多语文老师单纯为了拓展课文而拓展。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查询资料,课堂上也要花费大量时间给拓展内容,最后往往成了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3.部分老师将课堂内容安排的太过繁琐。一节语文课往往安排了八九个环节,使原本简单的语文课变得让学生视若猛虎。而且,繁琐的安排也让原本就不算充裕的时间更加捉襟见肘,浪费了大把的教学时间。 二、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质 花样过多,往往会出现反效果,让人失去重点。其实语文本身就是简单的倾听与诉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根本属性就是工具性。语文教学意义就在于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所以,语文应该做出调整,回归朴素。首先,要打好基础,例如汉字的听、说、读、写。其次,用简单有效的方式教学和引领学生体验文章背后的感情内涵。最后,要打造学生与老师双赢的课堂。即老师不为了拓展而拓展,学生可以简单有效的汲取语文课堂的营养。 三、语文教学如何回归本质 1.真正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简单的读和写。语文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这是要学好语文的基础。经典的诗文篇章要熟读甚至背诵。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简单易行的指导,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同时提出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老师也可以跟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然后就内容展开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更加的浓厚。长此以往,教学的内容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2.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在真正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应该倾听另一方的意见。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了解学生的需要,明白学生的感受和心思。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人格内心的塑造与打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与灌溉。只有这样,才能有和谐热闹的课堂,才能有精彩又不失秩序的课堂。 3.真正的语文教学是智慧火花的碰撞。真正的语文教学需要摒弃繁碎的仪式,单刀直入,直取黄龙。那是一种平淡但是却惊心动魄的美丽。真正的语文教学不仅是拒绝中规中矩、一成不变。更是精彩热闹而又不失秩序井然,必然是有着独特魅力的。真正的语文教学是文明的薪火相传,是用一个思想去点燃另一个思想,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课堂上呆板无趣的一问一答。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和内涵的分享。学生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从老师和文本中汲取营养,以来壮硕自身,最终得到自己的对于文本的判断与理解。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始终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最终,教师、学生和文本的摩擦会生出智慧的火花,诞生出深刻、独特的思想,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和精彩。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的意义。 4.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对老师、学生还有文本之间的情感的相互融合。教师对于文本的讲授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这其中包含有极大的学问。简单来说,真正的语文教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停地对读和写的重复,也不是机械僵硬地照本宣科,而是生动有趣、趣味盎然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突发情况准备不同的课前预案。要善于发现,发现在课堂上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巧妙利用,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要有责任心,有耐心。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倾情培养,对于学生面临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只有师生团结一心,才能打造真正的语文教学。另外,课后的反思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是课堂之后的点睛之笔,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更多的闪光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提出指导意见,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5.真正的语文教学要做到教学方法的独特和新颖。呆板僵硬的老式教学方法只会让人满嘴生涩,如同嚼蜡。真正的语文课堂,需要灵气和灵光。所以,在课文的讲授方法和文本的感受理解以及课堂时间的把握与课堂形式的操作上,都需要做出有创意的变动。比如,在教授曹植的《七步诗》时,可以先简单地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还有曹植、曹丕等人的性格特点。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地扮演这些历史人物,在讲台上做到“历史重演”。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胆量气魄,有利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诗文背后所蕴藏的心酸与无奈;这样,就可以使得原本呆板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却又不失现在的婉约灵动。做到韵味无穷,自然清新,令人拍案叫绝。 四、结语 总之,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一件精细活。它需要精巧的构思,完美的执行力和应变力,深厚的文化内涵,点石成金的大智慧。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淡的生活中攫取灵感,在学生走到柳暗之时轻轻一拨,让其得见花明。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智慧,迸发出灵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陈严.问题式小学语文的建构与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0,(1). [2]豆小静.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做法[J].学周刊,2012(5).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