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范文 | 白智峰 马凤伟 刘继修
摘 要: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不及时、校企合作不深入、技能大赛技能学习不普及等问题,本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建立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三阶段、三能力、三融合、三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智能制造 电气自动化 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论坛上,微软推出 Open Platform for AI(OpenPAI)人工智能管理和调度平台,旨在创建高质量资源、全生态教学、开放式学习相融合的共享型创新平台,寻求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模式。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适应智能制造需求,创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潮流下,作为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然要适应新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探索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发展现状 (一)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不及时 随着智能制造业、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智能化发展、实训教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方面,学生技能学习片面;在创新方面,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同时还存在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资源不能有效适应和对接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等问题。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智能制造行业中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培养能够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 (二)校企合作运行不深入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方面多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学校安排学生校内实训的项目单一,若引进新型的智能制造设备又价格昂贵,所以部分院校的学生选择去企业实习。有的高职院校会与企业对接,并有校外实训基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学生在企业学到的东西比较浅显,校企合作不很深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三)技能大赛技能学习不普及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技能大赛赛项也越来越多,其中适合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参加的赛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项目、现代电气系统控制安装与调试项目、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项目等。 竞赛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融合,同时,竞赛项目较接近企业生产实际,所以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但是受到参赛人数、设备、环境、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参加技能大赛并学习技能大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然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办公室,组建了创新创业社团,来促进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但是仍然只是少部分学生参入其中,人数达不到一定的覆盖面。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产业人才的需求 (一)企业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需求 对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企业对其的要求不仅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当熟练的技能和相对灵活的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高。企业看重的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目前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设计与调试、自动化设备的检测等岗位中,高职学历人才的占比非常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平衡和发展。 (二)招聘平台岗位调研 根据某招聘平台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数据,我们整理了一年内电气自动化类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其中,电气自动控制岗位占比33.31%,电气设计岗位占比13.52%,电气检修与维护岗位占比21.09%,电气销售岗位占比10.18%。 (三)通过毕业生了解本专业需求 通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调研,了解到现在企业中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主要有电路安装与维护、电气设备的接线、自动化设备的检测等检修维护和OPC开发、上位机开发、图像识别等编程设计。并且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逐步向综合型人才转变。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三阶段、三能力、三融合、三一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对于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三能力”,即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方向,分“三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为基本素质教育期。这一阶段教师占主导作用,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并提高学生的通用性职业素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以教师的引导和教学为主。 第二阶段为核心能力提高期。这一阶段学生以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可通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核心专业技能和专业性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第三阶段为拓展能力与就业准备期。这一阶段进行的是拓展性学习,学生可通过加入创新创业项目、教师课题等形式进行拓展性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采用工学一体、赛训一体、理实一体的“三一体”培养方式。 “三融合”是指专业与企业需求融合、技术与服务融合、应用与创新融合。专业与企业需求融合指将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项目引入教学,同时教师积极深入电力、电气自动化等相关行业,参与企业培训,将所学融入教学;技术与服务融合指服务于地区的经济,适应当地产业,解决当地电气控制设计、电气安装调试等问题,教师积极开展横向课题,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应用与创新融合指依托“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比赛,提高学生的“三能力”。 (二)依托企业项目和技能大赛,改革课程实训体系 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对其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高职院校要设计合适的实训课程体系。一方面,实时地改变实训课程来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依托企业的项目进行实训,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高效地对接工作;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锻炼是创新性、全方位、综合性的,因此在实训的时候可以融入大赛项目,多角度、多维度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段彦婷,王春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与教学模式改革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73). [2]曾春霞.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三融合、三阶段、三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18(2).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