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时代海外华文媒体传播力构建策略探析 |
范文 | 郭学文 卢秋锦 【摘要】 新媒体时代,海外华文媒体在遭遇挑战的同时,也得到新的发展机会。海外华文媒体应在培养采编人员的媒介素养、挖掘涉华新闻的世界意义、加快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创新步伐、开展策略性的跨文化传播、关注世界主流媒体的涉华新闻报道、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合作等方面发力,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关? 键? 词】海外华文媒体;传播力;新媒体时代;影响力 【作者单位】郭学文,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卢秋锦,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4.018 海外华文媒体是我国“大外宣”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宣传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助力。华文(语)传播近年来在国际传播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其中,海外华文媒体的贡献不可小觑。与此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兴媒体正在重塑传播格局。截至2017年12月,全球网民数量突破40亿,占全球人口比重接近52%,中国网民数量达7.53亿,位居世界第一[1]。移动互联网对新闻传播、国际事务的影响愈发深远,海外华文媒体应顺势而为,革新和优化传播策略。本文尝试从培养采编人员的媒介素养、挖掘涉华新闻的世界意义、加快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创新步伐、开展策略性的跨文化传播、关注世界主流媒体的涉华新闻报道、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合作等方面探索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力构建策略,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一、培养和提升采编人员的媒介素养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而采编人员的媒介素养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新媒体时代,海外华文媒体采编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使用新媒体收集新闻的能力。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以融合为标志的新媒体传播成为资讯传播的主要方式;如何从众多新媒体报道中筛选出所需新闻是采编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二是通过新媒体手段整合新闻。移动互联网减少了新闻传播的环节,如何把握受众接收信息和选择媒介的偏好,以短视频、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受众愿意接受的新闻产品,是采编人员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三是设置和转化议题的能力。海外华文媒体可以连通两种或多种文化,如何自如地使用汉语、英语或者所在国家语言报道涉华新闻,帮助当地民众看清楚中国发生的事,明白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对于采编人员来说是不小的考验。特别是涉及中国的争议性事件发生后,如何第一时间向海外受众讲清楚事件的经过、原委以及中国立场,及时引导舆论,对采编人员而言是极大的考验。一般来说,海外华文媒体采编人员需要结合当地新闻报道中的新词汇、新概念,研究所在国主要媒体聚焦的涉华新闻,统筹兼顾,设置有针对性的议题,然后输出新闻产品。此外,海外华文媒体采编人员的素养还包括了解中国、解读中国的能力,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政策、中国观点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将直接影响海外华文媒体报道涉华新闻时的观点和看法。 二、挖掘涉华新闻的世界意义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是要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对于海外华文媒体来说,挖掘涉华新闻的世界意义是报道难点也是主攻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世界主流媒体的经验和做法。 法新社在部分涉华新闻中挖掘议题深意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在报道“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时,法新社通过微博第一时间获得线索,继而派记者前往现场,并发出了全球首张图片稿。隨着时间推移,法新社根据读者的关注点,又发出了关于死伤情况、事故原因、有无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深度报道。法新社按照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内在规律展开报道,采用媒体融合手段探讨“如何做好化学品安全储存”等话题,效果显著。一时之间,法新社关于“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系列报道获得了国际媒体的广泛转载,也赢得了国际传媒界的好评。又如美国外交学者网站于2017年7月7日刊载的《“一带一路”倡议助连云港迎发展大潮》一文,指出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连云港就被称作“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如今借着“一带一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篇文章以小切口运作大主题,得到了广泛传播,经《参考消息》编译后,更获得业内人士交口称赞,认为“一家外国媒体都可以把中国地方新闻做得有声有色”“把地区新闻做出了世界意义”[2]。 相较之下,虽然海外华文媒体一直专注于涉华新闻,但无论议题选择还是报道模式都比较传统守旧,往往仅止于就事论事,未能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意,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比如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中共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时,海外华文媒体未能将这些事件放置在全球格局中考察和分析,许多报道不仅切口小,视野也比较狭窄。笔者认为,今后海外华文媒体应参考世界主流媒体对于涉华新闻的报道方式,尽力挖掘涉华新闻背后的世界意义。 三、加快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创新步伐 当前,世界传媒生态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进程中,媒体格局、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内容、传播载体和平台渠道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例如,新华社分别在2016年2月2日和20日推出了中英文版、多语种版的《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这些MV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三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浏览量超过120万,并得到了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联社等在内的国际主流媒体的大幅报道。《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四个全面》MV展示了中共宣传不拘一格的风格,借助说唱音乐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曲调,向那些对传统宣传方式不感兴趣的受众传递了不一样的声音[3]。此外,《大道之行》《领航“一带一路”》等以往受众寥寥的宣传片,通过运用融媒体手段,也成为“刷屏之作”。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通过创新内容生产和渠道传播方式,可以产生巨大的传播影响力。 海外华文媒体应该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将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有机结合,把握传播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大趋势,适应受众分众化、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为受众提供可读可看且能互动分享的全媒体融合报道,推动新闻报道由单一图文模式向全媒体、全维度模式转变。事实上,《欧洲时报》在2018年两会报道中推出的融媒体产品、美国《侨报》对于涉华新闻报道的创新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视作海外华文媒体在内容生产和渠道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大多数海外华文媒体仍需要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加快创新步伐。 四、开展策略性的跨文化传播 华文媒体国际传播是世界范围内的华语文化传播,亦是在全球语境下讲述中国故事和发出中国声音。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资讯共享,海外华文媒体服务对象的不仅包括华人华侨,还包括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其他国家受众。因此,海外华文媒体开展策略性跨文化传播十分必要。策略性跨文化传播就是一些学者提出的“策略性叙事”,即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与融合,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读和对抗[4]。对于海外华文媒体而言,开展策略性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是融入所在国家或地区,搭建中国与所在国家或地区文化交流的平台。 美国华文媒体鹰龙传媒在这方面是典型范例。鹰龙传媒每年坚持举办十多场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制作大量优质的新闻报道、广播节目和视频节目,得到包括美国泰利奖、美国传媒大奖在内的多项专业奖项的肯定。这让鹰龙传媒获邀成为许多国际大型活动与美国主流活动的官方合作媒体,包括2015年特奥会合作媒体、博鳌亚洲论坛官方合作媒体、美国奥斯卡“百星之夜”独家网络直播媒体等。凭借自身的品牌效应,鹰龙传媒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其承办的“2017美国·中国吉林文化广播电视周”以及主办的北美地区《中国新歌声》海选等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类型多样、形式丰富,让美国民众深入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关注世界主流媒体涉华新闻报道,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合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新华社、《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着力强化新闻报道的主场优势,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力求掌握中国道路的解释权、中国声音的传播权和中国形象的塑造权。海外华文媒体扎根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的人文风貌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理想平台。笔者认为,要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关键在于提升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而海外华文媒体要提升影响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关注世界主流媒体的涉华新闻报道,在准确把握方向之后顺势而动。当前,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很大程度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世界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态度和倾向。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关注,报道角度多元化,有成果分析也有质疑担忧。《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显示了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崛起,日本等国家如何调整与中国的关系成为重要课题。澳大利亚新兴媒体机构The Conversation新闻网站刊登文章表示,“一带一路”将会在农业、金融、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为澳大利亚带来机遇。美国《洛杉矶时报》则认为,中国未来可能会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为此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表明中国有以开放包容原则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愿景。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全面铺开,整个实施过程将是长期的,时间跨度至少是30—40年,很难判断其长远前景……这些是世界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它们将深刻影响国际受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5]。因此,海外华文媒体要以国际媒体的报道为基础,开展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涉华议题的报道,努力做到解释背景、回应关注、描述愿景,致力于提升报道的影响力,扩大传播范围。 其次,海外华文媒体需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联系,获得发展动能。具体而言,海外华文媒体可以从以下兩方面出发,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合作。其一,采用主流媒体的新闻稿件。由于人力、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海外华文媒体在国内的派驻记者数量有限,单靠他们的力量无法满足华人华侨对中国新闻的需求量。所以,海外华文媒体可以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中新社等媒体签订新闻稿件采用协议,使用国内主流媒体的新闻产品。目前,大多数海外华文媒体都与国内主流媒体签订了新闻稿件采用协议。其二,与国内主流媒体开展业务合作。比如,德国华语网站“开元网”在2015年和《人民日报》旗下的海外网合作成立了海外网德国频道。近三年来,海外网德国频道的采编区域不断拓展,为《人民日报》海外网传播力的提升增添了助力。又如,《欧洲时报》与东南卫视合作推出《中国正在说》栏目,邀请张维为、何怀远等学者专家讲述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建设成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拓展了报纸的受众基础。 六、结语 在海外华文媒体的成长历程中,坚守与演变是其发展前行的鲜明标志。坚守涉华新闻报道阵地,在中国与所在国家之间充当桥梁,是海外华文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开展新闻报道是海外华文媒体永葆生命力的必要手段。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浪潮,海外华文媒体需要谋势而动,在坚持做中华文化传播“先锋军”之余,培养采编人员的媒介素养,挖掘涉华新闻的世界意义,加快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创新的步伐,开展策略性的跨文化传播,关注世界主流媒体的涉华新闻报道,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合作,如此才能提升海外华文媒体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地位,让海外华文媒体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 53亿 人均周上网27小时[EB/OL]. (2018-01-31)[2018-11-30]. http://www. xinhuanet. com//2018-01/31/c_1122349256. htm. [2]“一带一路”倡议助连云港迎发展大潮[EB/OL]. (2017-07-07)[2018-11-30]. http://www. cankaoxiaoxi. com/finance/20170707/2173850. shtml. [3]李柯勇,冯冰. 新华社《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创新重大主题报道[J]. 中国记者,2016(3):60-62. [4]史安斌,廖鲽尔. 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路径重构研究[J]. 现代传播,2016(10):25-30. [5]王春华. 移动互联时代华文媒体传播策略[EB/OL]. (2018-09-05)[2018-11-30]. http://www. chinanews. com/hr/2017/09-05/8323259. s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