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范文

    黄英恒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标对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明确提出的要求。在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其综合素质提升、数学学习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启数学思维的大门,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导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393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只有具备数学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透漏出创造的萌芽,进而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积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积极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总结如下。其一,符合新课改要求。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和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进一步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而积极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正是贯彻和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重要抓手。其二,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积极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并积极地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能力,给予学生有效化的学习思路启发和指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和对策,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引向纵深,自然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的较好发展。其三,助力教师综合执教能力的提升。通过积极地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实践,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学习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内容,进一步摸索有效教学的规律,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和其他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不断地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路和对策,自然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综合执教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运用数形结合,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中的数与形是紧密相连且不可分割的,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图形转换找到新的解决途径。因此,与纯理论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而创新意识也可在此得到充分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图形相互转化,能使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知识,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激发数学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操场铺一块绿地,每小时铺这块地的12,照这样计算,14小时能铺完几分之几?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14,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展开后续教学,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利用图形来表示算式12×14,然后组织大家相互交流,让还未画出图形的学生受到思维的启发,更好地理解这一算式和利用图形表达的意义,最后派代表在班内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把算式形象化,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并将算式与图形融会贯通,从而深化和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为今后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创造探究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除了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有关外,还与教师教学活动相关。要想提高学生知识掌握与转化的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加强生生之间动手、动脑的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创造能力。

    以《简单的统计活动》的教学实践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别给每组学生发一张统计表和一枚骰子,让观察并交流骰子不同面的特征,然后利用投掷骰子的游戏让大家迅速进入探究状态,他们有的负责投掷骰子,有的负责报数,有的负责观察,还有的充当记录者,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学习整理数据,并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接着,教师再为学生渗透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可见,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同学们亲身参与了,才能对“统计”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而动手能力越强,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进而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越显著,长此以往,他们会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产生信心,继而更加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识,总结高效学习方法。

    (三)重组知识概念,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需要依附于行动,否则只能成为空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需要教师发挥创新引导作用,只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才能给学生带来惊喜,才能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他们带去更多新的收获。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对数学知识和概念进行重组,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倒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已有习题进行适当的重组与创造,如下表所示。

    将习题重新编排组合,让学生通过训练,巩固求倒数的方法并形成技能,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倒数特点进行认知,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最终达成共识。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体现出,教师在根据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时,应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以创新性教学活动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由浅及深、层层深入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学习数学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在汲取数学养料的同时,丰富思维方式,提高思维品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创新教學策略来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其搭建创新的学习氛围,从而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银萍.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7(12):25-26+33.

    [2]程智敏.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S2):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