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
范文 | 陈志恩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品质.培养发散性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解答数学题.但是,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通过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整体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 对目前的初中教学工作加以分析发现,在诸多学科中,数学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难度较大.解答数学题需要较强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这也是目前培养发散性思维最好的方式.但是,由于数学本身的难度以及特征,部分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这种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石,也是新课改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并借助数学教学做好培养工作. 一、发散性思维基本概论 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应结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做好教育变革工作,并借助不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无论是对学生的逻辑性还是思维能力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点,针对数学课程的某一点内容,使学生沿着不同方向與路径,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思考与研究.在思考与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现扩散状态,可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思考逐渐向外扩散,进而在同一题目中找到不同的解题方式,此种发散性思维也被称为求异思想.发散性思维,无论是在社会发展中,还是在学生成长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思考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备因素之一,更是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因此,在实际初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给予这一思维方式以高度重视,并结合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二、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现状 (一)传统互动方式过于单一 要想在数学教育工作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借助互动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对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加以分析发现,在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主要以提问方式进行互动,此类方式局限性较大,只能完成一问一答,而初中生的思维很难在一问一答中得到充分调动.此外,部分初中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是因为他们对数学课堂的互动方式具有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初中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较好.教师提问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虽然能调动课堂氛围,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难以在互动式学习中养成发散性思维.此种提问方式,长期应用会弊大于利,只能调动小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会拒绝主动思考,变得不想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更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 (二)数学教育关注课后习题数量 对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加以分析发现,数学课堂时间极为有限,很多知识点与不同数学题型难以在课堂时间内得到完全讲解.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多数学教师借助课后习题,将更多知识点与题型融入其中.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将各科作业集合到一起,并需要在课后较短时间内来完成,因此很多学生都将课后作业视作“压力”.他们在课后作业完成过程中,多采取敷衍方式,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不论对错,不论数量,只为完成教师所留下的内容,以免交不上作业被“点名”.此种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借助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师生互动频繁,学生难以独立思考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由于新课改落实相对较晚,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早已形成各自的教学方式,难以结合新课改要求,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加以优化.而部分教师,虽具备新课程教学改革意识,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研究,但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为满足新课改要求,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他们会多结合全新的教学方式,将互动放在“主要位置”,导致活动教学过于频繁.在较短时间内,教师不断发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此种互动行为只是一种“假象”,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思考.很多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被动思考,跟着教师的观点、思路进行分析,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能力势必会受到制约.学生不能在课堂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不仅难以培养数学发散性思维,而且难以提升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兴趣是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最好教师.只有学生本身对所学内容具有高度热情,他们才能在具体的学习之中积极思考,勇于辩证.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最好的契机,也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原动力.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数学习题,构建良好的培养情境,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可以借助常见的圆饼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圆饼切10下(不允许有折叠处),那么得到的圆饼,班级中的每个人都能分到吗?教师通过设问,构建教学情境,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多数学生在关于饼数的计算上只能应用简单的查数方式,且得到的数据多为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得到的数加以分解:2=1+1(切一刀),4=1+1+2(切二刀),7=1+1+2+3(切三刀),依次类推,最后在饼上切10刀,可以得到的结果为S10=1+1+2+3+…+8+9+10=56,由此证明10条直线可将饼分为56块.本班学生为50人,饼数不仅足够,还余6块.此种数学习题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高.但是,在教学情境构建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以引导,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这也意味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要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教学场景,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进而构建良好的学习空间.只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确保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二)数学习题开放化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主.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只是进行讲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理论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课外习题.初中生的思想与行为并不成熟,而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只是传授知识,势必会抹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借助数学课堂,为学生设计开放性习题,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不固化、不束缚学生的思考,这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探索出多种解题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首先,要做好準备工作,准备量角器.借助量角器,学生在四边形内角和探索学习中,能够很快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三角板,并提出问题:三角板是否可以拼接为四边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两个三角板,在最短的时间内,拼接出一个四边形,并对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进行测量,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亦为360°.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四边形内角和为360°,那么六边形、七边形以及更多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怎么得到呢?它们的具体内角和又是多少?在进行一段的引导工作后,教师通过设问,将问题留给学生,引发学生动手、思考,进而探索不同多边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得到结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乐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现代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教学的策略.例如,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想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对重难点问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反应时间,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最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借助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做好扩展引导工作. 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过早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可以结合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分析,并进行自主计算,之后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初中生正确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点,并找到自己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在提升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问题.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会使学生不具备主动思考与探究能力.在面对较难数学习题以及不同类型的习题时,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也不能通过发散性思维对数学习题进行思考.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与研究的过程.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才能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成绩.数学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学科,只有将数学与发散性思维结合到一起,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并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堂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颖.浅议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38. [2]丁宏玉.关于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91. [3]张俊忠,肖宏治.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163-1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