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
范文

    梁海燕

    摘 要:伴随法治校园建设的深入与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本人通过分析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的价值、策略和发展趋势,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能够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职业自觉。

    关键词:学生管理;法治化;德育教育

    1 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的价值

    1.1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急需大批应用复合型高技术型人才供给链矛盾,职业教育为我国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使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内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成为引领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高地。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将“双精准”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起面向珠江口西岸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12个、珠海优势学科1个。按照“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的整体部署,将产业学院、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双精准”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储备、科研资源和前沿成果正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关键要素。因此,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1.2 “放管服”背景下学生管理的需求

    2017年《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放管服”新政,在管理上,高校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能够根据多元的社会需求去设定专业、引进教师、制度培养方案,进而形成特色专业,构筑学校核心竞争力。“放管服”新政为高校学生管理全面开展规范管理,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让更多一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有更多的保障。然而,“放管服”给予的高校高度的自治权也给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高校学生管理问题频发的现状需求

    伴随新生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年龄特点,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纠纷矛盾时常见诸报端。辅导员队伍是奋斗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线人员,他们不仅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负责与学生的权益密切相关的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奖助贷资助育人和宿舍安全管理等工作。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高校学生管理问题频发的现状急需提高师生们的法治观念,填补学生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以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2 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的策略

    2.1 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法治体系,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育人等。充分挖掘高校学生管理法律法规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和制度定位。从教育法律规定的基本制度、高校章程、纪律及校内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全面对策,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2.2 打造思政和法学专业教师指导+辅导员引导+班主任协助实施+学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学生法治化管理生态体系

    学生法治信仰的树立需要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化体系,而这个体系不能必须经历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才能形成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精神形态。法治信仰的生态化培育体系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评价、法律情感和法律行为等基本生态要素,需要思政课体系的支撑。但是“思政课教学过程更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要求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在比较、归纳和概括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构建意义的能力。”①爱因斯坦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会涉及各有关利益方,这不仅需要合作,密切配合,还需要打造思政和法学专业教师指导+辅导员引导+班主任协助实施+学生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学生法治化管理生态体系。因此,作为衔接课上课下的情感纽带,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学生人生成长的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具有其他人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他们引导学生不断校正人生坐标、付诸实际行动。实现法治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培育高校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情感与意志、合作与宽容等品格,引导学生管理队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获得感为评价成果好坏的标准。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真正发挥成效。

    2.3 健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评估和测评

    从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注重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探索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与服务化的内容体系,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管理法治评估和测评长效机制。及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和指定,确保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的发展建议

    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议根据新时代中国本土特色,结合国内外先进学生管理经验,特别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特别是法学等,寻求突破和创新,探讨和构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也符合高职院校学校的法治化管理模式。在依法治校的大前提,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依章办事,变人治为法治,变管理为治理。

    注释

    ①赵庆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J].学术论坛,2018,41(05):162-167.

    ②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3.

    參考文献

    [1]赵庆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J].学术论坛,2018,41(05):162-167.

    [2]王赛男.面对来华留学生大学文化传播的价值研究和策略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9.11(6):16-19.

    [3]杨琼.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法治化问题探究——以辅导员角度为切入点[J].法制博览.2018:49-51

    [4]郝占辉,贺宏斌,王文波,刘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困境、原因及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