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张桂华 【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为了追求考试成绩,采取题海战术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数学作为理科范畴,涉及的内容较为烦琐,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吃力,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问题作为点燃思维的催化剂,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起到引导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本文笔者从导入、教学、拓展三个方面分析总结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 数学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中,大都采取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等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硬性地灌输一些数学解题方法等,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和探究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契机点.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立足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以问题做引导,逐渐深入地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题方法等,从根本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成.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倦,很少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硬性地让他们预习等.这种被动状态下的课堂教学是不理想的,学生缺乏自主性,对于知识的渗透不能够真正掌握.“思源于疑”,教师需要借助“疑”这个外力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为课堂教学开启成功之门.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问题导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思维性、灵活性的问题来作为导引线,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如,“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你能够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你能够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你能够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在求内角和的时候有什么关联性吗?”将具体的内容转化成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想要了解新知,进而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为问题导学法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运用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当数学课不是在第一节,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刚刚接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意识还处于游离状态,这时硬性地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公式、原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不能够让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而运用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生面对问题会主动地去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无疑就是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运用问题开展教学,无疑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你能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3x2+2x+6=0这个方是什么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是什么?你能列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吗?根据这些方程尝试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通式是什么?你能够运用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化简吗?”这样,层层递进,以问题做导向,诱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素养. 三、运用问题拓展知识,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 新课改一直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切手段或者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来拓宽教材知识范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教学中,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应运用有限的空间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而问题无疑成为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知识的最佳选择.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留一堆作业,让学生去写,以课后作业作为日常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手段.这样留作业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敷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拓展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拓展. 如,在学习“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之后,笔者设置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深化发展.如,“根据你的认知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认为方程和算式有什么关联性?你觉得面对实际的问题在列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尝试自己编写问题,并以算式和方程两种方式求解.”这样,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强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运用,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打破教材以及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总的来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开展.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紧跟时代步伐,追赶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地運用问题导学法,以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等,从根本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缴志清.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