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
范文 | 阚国平+刘建成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骨干,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针对“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党组织管理不到位的缺陷,学生党支部与企业党组织未形成合作培育机制,使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教育难度大。因此,本文提出应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8-0042-03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党员总数已达8260.2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191.3万,占党员总数的38.6%(2011年底)。尤其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全国每年发展的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30%,大学生已成为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更多的青年学生进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也逐年壮大,高校也将成为新党员发展、培训和集散的基地。[1]当然,这也给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其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 1.学生党支部组织管理不到位,学生党支部与企业党组织未形成合作培育机制,造成党员管理相对薄弱,教育难度大。由于“2+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使大三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性增加。高职学生党员发展集中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这些学生党员入党时间短、党性修养不深厚,党性意识相对淡薄。若学生党员实习企业没有党组织或未与企业党组织形成合作培育机制,其党性修养与意识会更加受到削弱;有时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不能延伸至企业,导致学生毕业后对组织关系不关心,对党员自身履行的权利与义务、组织生活等认知不足。此外,实习党员在企业,组织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对其再教育难以落实到位。 2.部分学生党员自身组织观念淡薄,民主生活会参与热情不高,思想汇报流于形式。学生入党集中于大学二年级,在校期间接受教育时间较短,使其教育效果受到限制。学生实习面临适应社会角色转变、工作压力,部分企业党组织未与校党组织建立联系,或企业没有党组织,这将限制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使党员先进性难以充分发挥。 此外,学生党员考察与教育阶段存在思想汇报流于形式的弊端,一些学生向党组织递交的思想汇报是他人代笔或网上抄写、修改完成的,这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导致党组织对学生的教育与考察把握不准。 3.教育队伍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伴随着生源数量的增长,学生党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给党员教育队伍带来新的挑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由团委书记或辅导员兼职,这些人原本工作繁重,他们难以投入足够精力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时学生教育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也造成党员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此外,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队伍人员有限,直接制约了学生党支部活动,党员先进性也难体现。尤其是实习学生工作范围广、较为分散,一些人实习单位较远,不能及时参加校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学生党员发展时间短,教育培养力度不够,使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不高,难把思想精神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离校后,学生党员容易出现党性修养不足和组织观念不强,对自身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缺乏理性思考。 4.重视学生组织发展,党员的继续教育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往往重视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预备党员的前期组织发展工作,而预备党员后,党支部对其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党团组织活动、专业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关注较少。大部分学生组织仅关注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较少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党性修养,甚至有人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难理解,党性修养的锻炼参与少,对学生党员在思想和组织行动保持先进性有负面影响。 5.重视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教育,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停留在会议传达文件精神、集中或个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层面,而对实践认知不足,忽视实践对党员教育,使理论和实践教育相互脱节[2],导致一些党员不能有效践行理论、先进性表现不突出。一些学生党员认知出现偏差,认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就已足够,不必参与实践教育。这种认知误区不利于学生党员在实践磨练中成长,也使学生党员教育与群众路线教育相分离,从而不能坚定意志信念;集体主义和大局观不强,使党和群众间的联系断层,不能全面提升其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 6.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流动性大,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漏空”现象。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就业范围广、毕业生离职率相对较高、暂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等因素,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和参与民主生活会等存在有效参与不足的问题,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漏空”现象。此外,党费难以按时足额缴纳也是教育管理不足所致。现实中,党员的党费收缴存在一定难度,往往党费收缴是缴纳全年或者提前半年缴纳,这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会有影响。 二、构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党员教育管理持续的保障。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党员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这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专业理论和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第二,明确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伴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学生党建也有长足发展,决定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文综合素质教育三大内容。就学生党员而言,这些教育内容要求达到更高水平。[3]第三,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测评体系。[4]测评体系建设是以制度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量化指标考核与评价体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测评体系是一个选拔、培养与评价的系统工程。通过搭建校内外活动为考核平台,坚持党内考评与群众评价、定量与定性考核评价相结合,促进考评实施涵盖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各个阶段,使教育、培养与考核有机结合,最终通过考核实施促进教育管理的效果。 (二)转变观念,方法上统筹兼顾,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把做好前期组织发展与党员后期管理有机衔接起来,使党员教育管理能持续进行。在方法上,既要重视前期组织的教育培养,又要重视后期教育管理;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创新实践教育载体;既要重视制度教育,又要重视情感教育;既注重灌输教育,又利用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党员,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形式与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高职院校党组织要注重对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把抓学习、强素质作为总任务。通过党课、演讲比赛、讨论交流、专题讲座、定期集中讨论交流等途径,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的养成。 (三)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拓宽党支部教育管理的延伸范围 1.加强组织制度载体创新,合理设置党支部,健全组织结构。 健全党支部组织结构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学生党组织机构应由支部书记1人(负责支部全面工作)、副书记1人(配合协调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工作)、组织委员2人(负责档案管理、考核、考勤、收缴党费等、活动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宣传委员1人(负责宣传报道、日常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筹备、讲解及学习笔记的检查等)和党务辅导员(1人/专业或班级:负责协调配合支部与临时党支部间工作,其职能为班级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联系和考察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的帮扶)组成。 2、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组织教育管理的覆盖面。顶岗实习生党员外出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他们参与校内党支部教育培训、组织生活受到限制,影响了党员教育有效管理的持续性。在学生党员较为集中的企业组建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作为党支部的延伸,使校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形成有效衔接。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进行教育培养与考察,定期与学生党员联系传达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手机通讯手段等开展学习,学习成果由学生党支部上交,使实习党员同步接受校内党组织的教育,做到“离校不离党、离校不褪色”。 (四)加强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党务工作者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其素质高低和业务能力影响到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和业务能力可通过上级党政部门或校内组织学生管理与党建业务培训、专题研讨、讲座、案例分析或校内外各级党委、党校进修学习和经验交流等途径。党务工作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信念、适应形势与政策的解读与宣传能力、舆情引导能力、心理咨询等素质和能力,时刻把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规律,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 考核党务工作者有助于督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教育工作是一项展示党员先进性的奉献性工作,对党务工作者工作情况考核与评价是为了激励他们。对优秀党务工作者,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和选拔干部等方面予以考虑,以利于他们积极投身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五)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先进性教育载体,多渠道开展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1.鼓励优秀大学生党员参与学风建设。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助理辅导员或党务辅导员,以优秀大学生党员为榜样,鼓励广大学生向思想政治素质高、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和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优秀学生党员学习,同时以专业为依托,带领广大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三立身”主题教育活动,即“以德立身、以才立身、以业立身”,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德立身”以指引学生成长进步,加强“以才立身”以引导学生学业有成,树立“以业立身”以提升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开展例行节约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养成教育、建设“6S文明宿舍”、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使学生树立发展意识,把个人成长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积极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3.学生党员参与公寓管理和社团活动。以党团活动室为依托,在各学院党组织的支持下,调动各学院学生党员参与公寓管理积极性,使学生党员协助各学院学生干部参与到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党员奉献日”、“共产党员文明寝室”等方式,使广大党员在公寓管理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党员先进性,在服务同学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大学党员先进性教育载体,如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如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观摩红色景点、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等)、创新道德教育方式(如为地震灾区、大病重病学生捐款等)、创新大学生行为教育方式(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坷.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 [2]代武社,莫坷.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5). [3]罗芝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J].学术研究,2012,(9). 责任编辑 董瑞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