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 |
范文 | 摘 要 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如今我国不少学校管理者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寻求出一条对学校安全高效管理的有效道路,争取创办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确保我们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追寻。本文从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出发,探究学生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法律理论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对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希望给予我们的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一点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法律 预防 作者简介:宋润璞,河南省南阳市一中,研究方向:行政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2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进步,以青少年犯罪为主的校园暴力事件却愈发严重起来,这不得不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校园暴力的行为危害之大不容分说,不仅会严重扰乱我们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部分学生由于类似于言行不合、财物借贷、争风吃醋等问题就大打出手,最后导致严重的,不可挽回后果。在基础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过分看重,忽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沟通,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很少有学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生活老师,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就难以保障学生心理维护的需要。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充分的重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及现象 (一)社会因素 社会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舞厅和游戏机室充斥,学生为了达到愿望,勒索钱财,实施暴力。学生受到了来自教师沉重的教学任务和做不完的课程作业的压力,而教师也忍受来自学校的升学压力,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长期处于紧张的关系。给学生内心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因而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现实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会引起人们包括学生的心理、情绪甚至不正常状态。 (二)家庭因素 如今学生很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爱,导致学生出现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普遍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缺失社会经验,如果出现了父母离异或感情破裂,丧亲、或者是发生家庭变故等就会让他们原本的社会支持来源得以丧失,进而情绪上孤独,内心没有安全感,造成实际上的生活困难。不少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加注在子女未来,以自我标准试图改造子女,视其为私有物,无视孩子独立人格。由于没有有效科学的子女教育法,主要采取溺爱,或粗暴的教育。这些不良的方式往往就是导致子女压抑、焦虑等的原因,受到刺激就易于开展过激行为。 (三)个人因素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具体表现,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大多是在自我认知上出现了偏差。有的大学生过高自我评价有的则评价过低。过高的就容易高估了自我具备的能力而自以为是,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带有自我骄傲的情况,认知相关的时候偏执,评价他人往往会求全责备,觀察社会易于简单化,行动目标难以实现。由于自身性格特点、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自身存在胆怯的个性和很强的自卑感,在与人的交际过程中极易导致紧张不安、烦躁、焦虑或抑郁。 三、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校园暴力关键的因素在于人的潜在本能。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个人的攻击性很强。当受到一定的刺激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情绪冲动和愤怒,产生报复和攻击行为。校园暴力包括:语言暴力,例如辱骂、讽刺、威胁等;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性暴力,包括性骚扰和性袭击;凶杀等。 如今,学校的孩子在校园心理健康的问题方面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一般有社会文化、经济、社会适应、社会交际、社会事件等因素,这些因素大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于是寄宿,离家太远,与父母的分离往往会带来许多的心理问题,更是加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同时,在基础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过分看重,忽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沟通,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校园的安全问题和犯罪事件。而目前我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很少有学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生活老师,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就难以保障学生心理维护的需要。 目前,我国学校对于孩子在课余时间的管理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孩子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缺乏管理的思想。加上校园周边一些不良的娱乐场所以及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的影响,整个时间管理就出现了松散的现象。为了保证孩子对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其教育和引导。学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他们自身存在一些社会化不完整、思想极端等问题,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可预测的因素,社会往往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 四、改进我国学校管理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组建起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 在学校内部组建起一支具有专业管理素质的队伍,专门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的领导担任安全小组的组长,同时联合起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班级的班主任,密切关注整个安全的任务,构建起整个学校的安全管理网络,让管理人员都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安全任务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个寄宿生在校期间方方面面都能在安全管理的范围,层层落实,最终形成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在整个安全管理队伍里制定规范的制度,定期开展教育会议,进行任务布置谈论。班主任要及时向学生干部、室长等交流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把学生纳入到安全管理的体系中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治权,对寝室干部规定职责。 (二)积极同社会家庭联系,开展综合安全治理 学校校园周围会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或者不良诱惑的场所。因此,我们的学校不仅要加强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对于学生的上下学期间的安全也要给予重视。这就要求学校积极与家庭、社会进行联系。在校园周边安装先进的校园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安全监控,派遣专门人员进行观察。学生离校要交代事由以及去向,并持班主任的请假条方可离开校园。定期对学生进行晚自查班,设有专门的夜间巡查人员对校园以及周边进行巡视,密切注意校外人员的动向,进行严格的登记存档。同时积极与附近的公安局、安监办等相关的部门进行联系,为整个校园的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整顿,清理不良场所。对校外的饮食摊点进行安全抽查,严格清除未达到卫生标准的摊点。一旦发生暴力事件,深入了解事件缘由,询问当事人和知情人,清楚调查分析事件起因,过程和结果,及时做好解决。 (三)与社会合作,综合治理 实现警方与学校的有效互动,与社会开展合作,做好危机的预防控制机制,有效打击校园犯罪。做到发生暴力事件能够及时通知警方进行有效制止处理,同时与群众进行密切联系,查出学校周边的不良娱乐场所,发挥群众协同效应,共同应对校园暴力。学校要积极与学生的家庭父母取得联系,双方共同监督学生的行为动态,掌握情况,对行为反常的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定期沟通。家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对生活的热情。学校要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做到公平对待学生,教师注意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对学生使用暴力或者歧视的态度。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以及对校园暴力进行知识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也尊重他人。 五、总结 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形形色色的,一般可以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去分析,造成心理困境的原因一般也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现阶段的学生受到了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压力,这些就可能导致他们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易于出现心理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学生所面对的学业困难,出现的交往障碍是造成大学生出现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会造成会自杀、退学等严重后果。面对那些后果,我们不得不更重视自杀,尤其是在学生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这一特殊的敏感时期,我们要分析总结他们自杀背后的真正原因。因为学生所处的阶段是其人生重要的转型期,处于叛逆期,情绪敏感,心理生理之间发展的差异导致面对生活中的重大生事件易出现心理困境,如果心理困境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就可能极大影响他们的一生。 參考文献: [1]范琪.校园暴力问题的探究与法律思考.法制博览.2015(35). [2]许旭曼.浅议校园暴力的法律启示.法制博览.2016(17). [3]刘韫暄.校园暴力问题的法律反思.法制博览.2016(29). [4]张运萍.校园暴力法律防范机制构建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5]王玉萍.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对策.法制博览.2017(1). [6]滕飞.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防控分析.经贸实践.2015(9). [7]韩学兵.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法律干预措施研究.安徽财经大学.2016. [8]谢晋.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法制与社会.201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