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
范文 | 【摘 要】 本文依据大学校史文化的内涵和育人功能,提出了提升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要拓展校史文化育人渠道;加强校史文化研究力度,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加强杰出校友与在校学子们的交流;保护和开发校史物质文化遗存;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关键词】 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内涵;作用;实现路径 古人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师,可以借古鉴今。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已经被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宝贵财富,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大学校史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对大学学子有着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保护利用好大学校史文化遗存,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使其浸润学生心灵,立德树人,这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此,本文就从大学校史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行探讨,并结合当下时代特点探究拓宽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从而为有效推动大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一、大学校史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文化建设已经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而大学校史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另一种形式也被重视起来,并积极发挥着它的育人功能。那么,何为大学校史文化呢?个人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校史文化是对学校发展轨迹的一种真实记录,是学校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和行为;二是校史文化是一种文化教化。不论是大学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工作人员,还是其他人,都能感到大学校史所承担的历史厚重和成长轨迹,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其熏陶和感染。 二、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校史文化是大学发展历史的核心体现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大学传承至今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贤创校艰辛的励志功能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历经苦难无数,虽然多遭外强入侵,但每到关键时刻,总有千万仁人志士,以赤城之心,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抵抗外侵,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近代大学发展中虽然或多或少都饱受战乱的侵扰,但是最后卻能幸免于难,在动乱中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这离不开大学先贤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艰苦创校等坚毅、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学子们发挥着独特的励志功能,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大学学子在逆境中崛起,在奋斗中成长,不虚度光阴。 2、杰出校友的榜样力量 韶光流失,时代变迁,大学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杰出的学子,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中,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和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杰出成就,与他们自身严于律己、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休戚相关。杰出校友的风采、奋斗精神和高贵品质,不仅为学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还激发了学子们奋发图强、明确目标、坚定方向、实现梦想。此外,杰出校友身上的榜样力量,也能够增强在校学子的自信心,传承爱校荣校的风气,传递正能量给更多的同学和校友。 3、校史物质文化遗存的知校功能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大学校史文化作为学校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和资源形式,是大学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在新时代下也需要传承和发展。而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离不开大学校史文化的遗存。大学校史文化遗存有以实物形式体现的,比如校内的历史建筑、教学器具等,还有以图片、文本等形式体现的,如办学过程中的图片、文人笔墨等。这些校史文化遗存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有力的凭证,通过了解这些校史文化的遗存,不仅可以直观清晰地向在校学子呈现学校的办学历程、取得的成就,还可以促使学子们对校园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解读,发挥知校功能。 4、规范校风、校训的功能 校风是学校所特有的,并起主导作用的群体风尚和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环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修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校训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灵魂,是影响学校师生发展的关键。校训的确立不仅能够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校训作为全体师生、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校史文化是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史文化不仅能够引领学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起到规范校训校风的作用。 5、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对文化起着整理、选择和提高的作用。人们通过吸收和借鉴优秀文化,来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学校史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能够激励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崇高的理想信念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育人功能。 三、提升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 1、拓展校史文化育人渠道 一是补充完善校史档案,真实记录和凝固学校的优良传统。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史档案的编辑整理工作中去,通过对校史资料的审阅、分类、归档等,加深他们对校史的认识。与此同时,在校史档案的完善中涉及到的先贤和杰出人物的伟大成就,也可以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积极面对生活;二是加强学校校史馆的建设。校史馆作为展现学校办学历史的重要平台,能够以图片、音像文件、历史文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出学校的起源与发展。学生通过参观校史馆,很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轨迹;三是结合当下时代理念,丰富校史文化载体和宣传方式,让校史文化更加有时代性特征,更利于师生解读,使育人的功效发挥最大。比如: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今学子的特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比赛以及通过新媒体平台中的抖音、快手录制短视频等来开展校史文化宣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实现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内的电子屏呈现出学校的发展史、重大事件、办学特色、杰出校友信息等,使师生在经过中以铜为镜,知史鉴今。也可以将校史馆展板的内容上传到学校官网,不受时空的限制,全面展示校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广大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情感和使命感,凝聚力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2、加强校史文化研究力度,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大學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悠久历史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积极探寻传统文化,加强校史文化研究力度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契合点,赋予校史育人功能的新时代气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来说,就要本着合作、开放、共享的工作理念,积极与各学院、各部门合作开展校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并结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特点,还要开展一系列与校史文化相关的具体课题项目研究。通过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全面展现出学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浓厚的学术底蕴成果,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大学的治校经验、办学精神和人才培养方法,不断地扩展大学校史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激励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汇聚校史文化育人正能量。 3、加强杰出校友与在校学子们的交流 杰出校友不仅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还是学校育人成果的社会声誉的最好体现。因此,要提升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就要加强杰出校友与在校学子们的交流。具体路径一是整理杰出校友的资料,加强对杰出校友成就的宣传工作;二是邀请当下知名、杰出的校友回到母校开展交流或专题性讲座,让他们以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学识,为母校学子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学习方面指明方向和目标;也可以让他们通过畅谈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场景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树立奋发向上的优秀精神,增强自信心和对母校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4、保护和开发校史物质文化遗存 校史物质文化是反映学校历史传统的物质设施和实物。要发挥校史文化育人的功能,就必须保护和开发校史物质文化遗存。首先,对现存的校史物质遗存进行整理和保护。对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校史物质遗存(如建筑、校印等)给予保护,并根据相关文物保护规定设定等级;其次,对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传承下来的物质遗存,建设校史资源数据库,使其得到长期的保存;最后,加强对校史资料的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和确定校史研究项目,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发挥以史育人的功能。 5、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当前,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高校相继把建设校史馆、举办校庆活动等作为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爱校情怀的路径。然而,在发挥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一要重视校史文化的思政功能,挖掘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师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在校史文化的影响下保持良好态势;二要拓宽校史文化宣传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增加师生对校史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并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三要将一些校史文化品牌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磨砺品行、锻炼意志、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都辉,陈九如.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 [2] 朱伟文,刘一颖.构建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师范大学校档案馆为例[n].兰台内外,2018-12-15. 【作者简介】 王孝云(1983.9—)男,陕西神木人,任职于西安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