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
范文

    黄仁军

    【摘要】创新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小学美术欣赏课也要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探究、生活美术、趣味欣赏以及实践动手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课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53-01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明确提出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要继续推进改革,创新也是关键动力。教育改革推出的新课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须具备的品格及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的表现。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中。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的重点在于,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以及实践创新等素养,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目标,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一、问题探究策略——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人文底蘊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问题分析、理性探究、应用创新等阶段。具体方式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师精心制作一个视频或者画册,引导学生探究内容,发现、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主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的设计与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问题,学生从感性欣赏开始升华到理性感悟中,在观察、比较、分析与讨论中欣赏作品,并从语言和动作上进行表达,从而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完成作品的欣赏。这一教学模式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以学生为欣赏主体,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避免出现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与满堂灌的弊病。这种教学方法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通过及时的引导与评价,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成功,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将美术欣赏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有很多美术现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在教学中,将学术欣赏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打通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使美学情境宏观化。将学术欣赏课堂设在校园中,可以通过欣赏校园建筑,探究校园及其建筑的布局与特色,让学生围绕一个兴趣浓厚的建筑做全方位的观察与审美,学生能够从每日见到的情境中,找到新的收获,发现其中的美。

    将课堂设在校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园林、民居、寺庙以及博物馆等,欣赏这些建筑的特色,比较这些的不同,从中领悟更深的人文特色。也可以将课堂设在野外,欣赏大自然的美与人造风景建筑的美,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欣赏人造风景与建筑和大自然的区别与和谐之处,让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感受生活,提升美术欣赏的境界,认识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特色与审美特征,美术欣赏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与改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选取学生熟知的景、物、人、事,做为美术欣赏载体,让学生在一个更轻松、愉悦的教学情绪中完成美术的欣赏。如,可以让学生配置服装色彩、制作贺卡、布置房间等,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就能够有更生动的审美感知,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感悟美术对于实际生活的价值,通过美的创作不断培养健康生活素养。

    三、提升美术欣赏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小学美术欣赏教材深入浅出,囊括范围较广,旨在让学生通过教材能够认识到各种美,因此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主旨与精神,把握重点和难点,做好准备,就能够使美术欣赏课具备极大的趣味性。

    在选择美术作品时,根据其审美重点的不同,备课与授课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些作品更能反映艺术家构思的奇特与巧妙,一些作品更能让人领略到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故事,一些作品更能反映出空间组合与画面构图的形象性,一些作品则更重视寓意和联想,一些作品更重视表现作品的材质,一些作品则重视与空间和环境进行响应,而有的作品则更重视某种造型。

    如,在中国画的欣赏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从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选择审美侧重点不同的各类代表作,在课堂上选择一两类进行重点欣赏,而其他的作品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欣赏或者交流讨论,教师及时引导,并参与到交流中,通过一个专题的形式,将中国画的整体历史及意境传达给学生。学生也能够在自主的欣赏与交流中切实提升欣赏水平与审美认

    知。

    四、将欣赏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欣赏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要与动手相结合,才能更深入的领悟到美的价值。欣赏和绘画、工艺和教学通常都是紧密相连而互相补充的,双方无法孤立完成,只有在实践中创造美,才能真正认识美,实践动手是完善学术欣赏的重要手段与目的。

    五、结语

    小学美术欣赏课需要在欣赏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并通过实践表现美、创造美。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和教学创新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欣赏课也要不断创新,不断摸索,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建丽.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80-180.

    [2]张媛.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4).

    [3]高斌峰.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15(5):95-9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