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评价 |
释义 |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评价1986年5月26日黄克剑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说,传统文化封闭性集中体现在牵动民族意识神经的哲学观念,既传统的哲学循环论的发展观,“华夷之辩”的地理观,以宗法为主的人伦道德观和“反求诸己”的人生态度。魏承思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创造性”思维,其基本特征是封闭性、单向性和趋向性,它的本质扼杀了人们的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陈晓明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社会结构中形成了一种超历史的稳定结构。它的特点有:(一)封闭性;(二)求同性;(三)单向性;(四)直观性;(五)超稳定性,存在的调节机制几乎不能对传统文化内在结构产生革命性影响;(六)亚节奏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虚”、“静”,加之佛教的“悟”,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思维的动态结构。赵光贤、彭林在《北师大学报》上撰文《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说质疑》,反对认为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看法”。他们提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包含了不少外来文化。张静虚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既致思于社会治理,探求“治世之道”,也力图寻求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科学解释。储昭华针对陈晓明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的。中国思维模式所具有的方法被当作古代系统观的代表和现代系统论的历史源流之一。牟钟鉴在1986年第9期《哲学研究》上撰文《中国传统哲学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认为,传统文化不应一概否定。传统哲学的特点是: (一)强烈的社会现实性;(二)博大的系统观;(三)鲜明的主体性意识;(四)高度的辩证思维性。同时传统哲学也明显地具有消极的谬误成分。例如模糊性、封闭性、直观性等等。长处与短处相比,前者是主要的。中国哲学是属于世界的,它的未来命运不仅要由中国人也要由全世界进步人民来确定。林青山、刘春建认为,由于中国文明途径的特殊性,宗族奴隶制的长期性和典型性,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风格:哲学理论和伦理观念直接融合;哲学构想和现实政治紧密结合;在思维方式上,偏重求同而忽视求异,乐于直觉而不习惯逻辑实证。由于中国哲学重视现实,因而使宗教出世思想始终得不到普遍发展,哲学往往具有较充实的现实内容和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和国粹主义态度都是错误的。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