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
释义 |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论文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中。(一)李侃认为,传统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说,主要的就是两千多年以来形成、延续、定型化的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二)丁守和认为儒、墨、道、佛学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儒家,包括后来的理学。就儒学来说,其核心部分是仁、礼、中庸。(三)赵平之认为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精神的文化。(四)张玉祥、魏明龙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乃是以儒家经学为主干,儒、道、释等思想互补而形成的独特政治、经济和伦理意识形态。(五)张立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经历了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汉文化是中原华夏多种文化与四夷文化的交融,亦可以说是东西南北、中原文化的融合。宋文化是天人合一、主客统一的整体文化。近代文化是中西交融的文化。(六)谭其骧认为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时思想主流是玄学,南北朝时佛道大兴,隋唐时佛道得以发展,宋代是理学。各地区的文化也有差别。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是什么?是争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南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归结为“伦理中心与道德至上”,其特征是:把社会的安定、伦理秩序、传统秩序看作是最高的、永恒的价值目标,时代的理想是过去的古朴、和谐;伦理准则比法律更有力量,道德说教比宗教更深入人心。(二)许思园提出中国文化的优异表现在:反求诸己之人生智慧;民为帮本之政治传统;空灵淡雅之艺术境界。(三)董克剑认为,封闭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这种封闭性集中显现于循环论的发展观,“华夷之辩”的地域观,以宗法为经的人伦道德观,“反求诸己”的人生态度等哲学观念上。(四)海外学者杜维明认为,对人的反思,构成了轴心时代中华民族的哲学心态。儒学的基本精神倾向是以人为主的,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五)孙立平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纵向的臣属意识为经,横向人际钳制为纬的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软组织。它与封建专制的行政系统一起,成为封建中国社会的两个整合机制。(六)王卓君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最高价值观念,用人伦原则统贯自然、社会和人生,造成人的价值活动的一元化,实际也导致了人的抽象化,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七)成会民认为,中国文化是以“礼”或“礼治”为核心的,“礼”贯穿于伦理、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衍生出“克已复礼”,“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三纲五常”,宗族裙带及有虚构色彩的“仁爱”等文化思想。(八)蔡尚思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以思想为中心,精神文明重于物质文明,厚古薄今,以孔学为代表的封建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九)庞朴认为,以伦理、政治为轴心,不甚追求自然之所以,缺乏神学宗教体系的中国文化十分富有人文精神。天人合一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唯一的平等观念,就是人人在道德面前平等。(十)张玉祥、魏成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自然主义(道,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将朴素的人本主义和封建的专制主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复合体。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