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984年:胡耀邦提出加快推广家庭农场 |
范文 | 张持坚 1984年8月10日至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深入黑龙江中苏边境地区调查研究,途中视察了三江平原上的一些国营农场,和黑龙江省农场总局领导谈话,对农场改革提出了重要意见。 我是唯一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鉴于胡耀邦此行重点是在全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怎样尽快改变中苏边境地区封闭落后的状况,因此我的所思所记所写都紧紧围绕这个重点,对他视察农场的情况没有单独做宣传报道。尽管这已是30多年前的往事了,但是作为一段重要史实,有责任整理和留存下来。 8月10日中午,胡耀邦乘坐的专列到达哈尔滨,省委书记李力安等上车后,列车向西行驶。停靠大庆和齐齐哈尔时,耀邦和当地领导做了交谈。晚上抵达嫩江县,在车上过夜。11日一早转乘部队的直升飞机赴边境城市黑河,这个观察中苏关系的“窗口”是胡耀邦中苏边境地区调研的重要一站。耀邦和当地干部、边防部队的领导做了深入交流后,就中苏关系走向、中苏之间的仗打不起来、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地把边境贸易搞起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12日中午飞抵伊春,召开座谈会,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改革搞活林区。 13日中午,因下雨改乘专列向三江平原进发。半夜到达前进农场所在地的前进镇站。14日早6点起来,天气晴朗,举目四望,见列车周围是望不到边的辽阔田野,收割后的麦田呈现金黄色,玉米和大豆地则是绿油油的一片,一派北大荒大农场的景象。 耀邦走下车。农场总局局长赵清景、建三江管理局王局长、前进农场场长孟吉昌等迎上来问候总书记。孟吉昌是1955年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到罗北的哈尔滨知青,他们在那里创办了“哈尔滨庄”。1956年7月,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到罗北视察,看望了“哈尔滨庄”的年轻人。耀邦询问孟吉昌的近况,得知他后来上了农业机械学校,现在是农艺师,鼓励说:“将来你们要当专家。”他还问了前进农场的土地面积和今年农作物的长势情况。 接着,耀邦查看建三江地图,边看边说:“到前进农场的这条铁路是你们自己建的,自管自用,自负盈亏,不过还要往前进,搞一条正规的铁路,国家不投资,你们自己投资,三自一包,铁路包给你们。” 说完铁路,耀邦换了一个话题,问赵清景:“家庭农场搞了没有?”赵清景说:“搞了一部分。”“好不好?”耀邦问。 赵清景说:“很好。”耀邦说:“既然好,那为什么只搞一部分,不推广?” 赵清景答道:“群众是欢迎的,说‘大锅饭苦,小锅饭甜,家庭农场好处说不完。但在干部中有阻力,认为分下去不好管,还担心会出现两极分化。” 耀邦说:“瞎指挥的权力没有了,谋私的权力用起来不方便了,这是根本问题。要多为群众着想,脑子里没有群众,讲两极分化,是瞎扯。多关心群众,两极分化就没有了。”讲到这里,耀邦显得很生气。接着又说:“我知道你们有些话不敢讲。老说商量商量,商量什么?中央定了嘛!不能含含糊糊,要旗帜鲜明!” 赵清景说:“农场这个事晚了两年。”孟吉昌说:“今年庄稼收完后推广家庭农场。” 耀邦听后说:“上面说,下面盼,中间有个顶门杠。顶门杠不行!推广家庭农场不能等!搞家庭承包制,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生产搞上去,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赵清景汇报了三江平原开发的情况后,耀邦说:开荒是开发,但开发不单是开荒。这里有水、有林、有草,资源丰富,要重视资源的利用,不要做违反客观规律的事。开发建设需要资金,但不要什么都靠国家投资,要打破这个思维,像商品流通、修路、交通运输等放下去,能民办的事,让民间办,用优惠的办法吸引民间资本来搞基本建设,国家可以补贴一点钱。现在三江平原只有16万人,太少了,不过不要用移民的办法,用投亲靠友的方式,5-10年将人口增加到80万,人均24亩地,没有人,“草原之夜”容易显得“凄凉”,我们要把“草原之夜”搞成“欢腾之夜”。 上午9点,在前进农场的一片开阔地上,直升飞机起飞,向洪河农场飞去。耀邦想看看荒原上建设起来的这个样板农场。可惜由于前些天下雨,地太湿,农场的同志只得把厚塑料布铺在地上,让飞机降落。飞机在这里加油。耀邦乘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查看了几片庄稼地,路上农场的同志介绍了情况。接着飞机继续起飞,在空中看了洪河农场的全貌。 此后,沿着边境去了同江;在被洪水围困的抚远县城上空转了一圈;到访虎林、密山和绥芬河。8月15日中午到密山后,稍事休息即驱车赴兴凯湖农场湖岗的泄洪闸,登上闸机控制室二楼平台,观望中苏界湖兴凯湖。然后就近在一间十来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耀邦坐在床边上,听取兴凯湖农场场长李兴武的汇报。 耀邦问:“家庭承包搞了没有?”李兴武说:“搞了。养鱼也承包了。” 耀邦说:“承包了,就要让群众放开手来干,能渔则渔,能粮则粮,能编织则编织,能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承包了,又不给他自主权,怎么会有积极性,怎么富得起来?这里一户几十亩地,一人不收1000多元是富不起来的。不放手,家庭承包还是形式,当官还是当官,瞎指挥还是瞎指挥。” 当耀邦听说承包了,生产队这级组织还存在,就说:“生产队干什么?有了这个队,他就一定要瞎指挥。可以搞一个联络员,或者服务中心,你是服务员,不是什么长,是‘长,就要给他送礼。” 耀邦又问李场长,场部多少人?答:“70人。”耀邦说:“再减20人。”耀邦又说,在这里可以建几个旅游点,专门吃鱼,登广告,吸引人来。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搞好,房子盖得漂漂亮亮的,夏秋搞5个月,冬天关起来。搞得好,这里会很漂亮的。 胡耀邦当年视察时的讲话,早已成为现实。但他讲话的精神没有过时,那就是我们的政策要对头,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不能吃大锅饭,不能搞大帮轰,不能干多干少一个样,只有这样,群众才会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挖掘潜能,施展聪明才智,我们的生产和建设才会有活力;而各级管理机构就是服务机构,不是衙门,不是当官,不是从老百姓那里得好处,而是为群众服务,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帮助他们开辟致富门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重温当年胡耀邦讲话的意义所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