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语文论集
吕叔湘语文论集共收论文32篇,大致分成8组,其中第三组是“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共有5篇文章。《漫谈语法研究》一文,分6部分: ❶谈选题。首先摆出三种情况:“一,有些题目过去没有人做过,大可一试”,“二,已经有人做过这个题目,但是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三,这个题目已经有很多人讲过,并且其说不一,甚至曾经引起过争论”。进而提出,选择题目“应当查文献,看前人研究这个问题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如果对于某一问题自己脑子里已经有某种假设,更应该查对文献,看看是不是前人已经有过类似的或者相反的结论。结论不同就得比较长短。如果别人的结论站得住,自己的假设就有问题。要是结论相同,应当检查自己掌握的材料,如果有新的论证,还是可以把它写出来,但是不可不指出前人的成果。否则尽管自己是见闻不周,失于孤陋,别人也会怀疑你是有意干没,自矜创获”。 ❷阐述“题目决定了之后,怎样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出“你要了解研究问题的具体过程,可以找那么十篇八篇你认为或者别人介绍是写得好的论文”,“边看边想,看作者的做法是否符合你的设想,然后设想下一步该怎么进行,这样看下去,直到全面看完”。“再把作者的结论四面八方琢磨一遍,看是否有漏洞,或者论据不充分,或者论证不健全;是否还遗留问题,该怎样进一步研究”。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按照研究的过程写、提出问题;试作假设;在有关材料中找论据,正面的和反面的;进行论证;作出结论”。“有的题目不含辩论的性质,只是论述某一种现象,某一组规律,那就完全可以直接把结论端出来,按照那现象或那规律的内部条理和层次,依合理的顺序一一叙述”。 ❸讲述“怎样选用例句”,指出“用例句决不能‘随手拈来’,要有选择,不但是要能恰好‘说明问题’,还要内容和语言都可取,并且不支蔓,不涉及别的问题”。 ❹讲述“怎样做研究才能出成绩”,首先指出“不要躲避棘手的事例”。要正视事实,“不要满足于笼统的说明。” ❺举例说明在语法研究中,“不要笼笼统统地说汉语的特殊性。要说出特殊在哪里,对汉语语法产生什么影响”。反之,“笼笼统统地讲特性,容易搅乱思想,不利于研究工作”。 ❻讲述语法联系修辞来教学,联系修辞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漫谈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涉及了语法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为初搞语法研究的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语法体系及其他》一文系1981年7月作者在哈尔滨语法讨论会上的发言。首先指出语法研究有三个方面: ❶“语法事实的研究,或者叫做用例的研究”,把这种研究的成果写成书,叫做“参考语法”;“谁遇到语法问题,就可以到这里头来找答案”。 ❷“语法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常常涉及方法论。“由于研究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可以很不一样”。 ❸“语法教学的研究”,指出“教材和教法都要因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指出:“语法事实的研究和语法理论的研究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没有语法事实产生不出语法理论,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只有一堆杂乱无章的语法事实,不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不去发现规律,也是不能发挥什么作用的”。接着阐述语法体系的问题。指出理想的体系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协调,就是“内部要一致,不自相矛盾”,二是要周到:“语法事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对于许多不守规矩的句子不去理会,就谈不到周到”。三是简单,“如果同一个事实,几种解释都说得通,那么,哪一种解释最简单就采用哪一种”。四是要贴切,就是“你这个体系一定要符合你所讲的那个语言实际”。《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是根据1977年5月5日在北京语言学院演讲的记录改写的。全文分五部分。 ❶“汉语和外语对比”,用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里写的两句话,与英译本对照后指出:“拿一种语言跟另一种语言比较,就会发现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彼此不同,第二种情况是此一彼多或者此多彼一,还有一种情况是彼无或者此无彼有”。接着用大量的例句加以说明。 ❷“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举了“自”“相”两字来具体说明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区别。 ❸“普通话和方言对比”,举例说明方言与普通话语法比较,结果是“句法方面的差别很小,虚词和近乎虚词的构词成分的差别比较大些”。 ❹“普通话内部的对比”就是“拿一个虚词跟另一个虚词比较,拿一个格式跟另一个格式比较”。在结束语里,谈到讲语法的书或者文章跟语言实际的比较。并且以《中国文法要略》里时间长短表示法的修改为例,认为“任何人讲语法,他对现象的观察不一定都正确,更不能完备——世界上没有完备的东西,——因此他所说的话不能‘照单全收’,要跟实际语言核对。《怎样学习语法》一文,是中华函授学校语文学习讲座的讲稿。分6部分。第一部分谈什么是语法以及语法分析包括的三方面内容,即“语法结构的分析”“有哪些格式,没有哪些格式”“某一语法形式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第二部分讲述怎样学习语法。第三部分举例讲述长句子形成的因素:一是“分句多”,二是“成分复杂”。第四、五部分举例说明长句在结构上容易发生的错误。第六部分讲述避免不必要的长句子的方法。《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一文,是为北京语言学会组织的现代汉语讲座而写的讲稿。分三部分,用三句问话来表示。 ❶“要不要跟中学生讲语法?”从事实出发,对不赞成跟中学生讲语法的观点进行批评。 ❷“讲什么语法?” ❸“怎样讲语法?”首先讲语法分三种类型,一是“理论语法”,“是纯粹为了探索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著作”,二是“参考语法”,“以详细说明一种语言的语法事实供读者查考为目的”;三是“规范语法”,“说明什么样的词句是合乎语法的,什么样的词语是不合乎语法的”。然后指出,跟中学生讲语法,首先要讲的是规范语法。接着以“把”字句为例,说明讲语法要把重点放在用法的探讨上。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1983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有精装本和平装本两种。
《吕叔湘语文论集》语言文字学著作。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7月出版。收入作者自1944年至1982年近40年间的文章32篇。内容大致涉及语言研究、语言文字、语法的研究和教学、词典和词义、古书标点、翻译、文字细节、语文教学等八个方面。涉及领域广泛,论述详尽精辟、深入浅出。所收的文章大都曾在《中国语文》、《语文学习》、《读书》、《中学语文教学》、《辞书研究》、《文字改革》等期刊上发表过,个别篇目稍有改动。该书是作者对自己几十年从事语文工作经验的总结,对语言文字工作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推动我国语文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对语文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