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及应对策略
范文 李全明 杜琼阁
摘要: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鉴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加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内生要求和经济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何做到在保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是一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就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剖析了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风险因素及风险防控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就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控制 ?信贷 ?小微企业
近年来,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投入和信贷资源的倾斜,积极争抢市场份额,将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据统计,2011年,各类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连续三年实现了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个不低于”目标。但鉴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加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内生要求和经济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何做到在保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推动业务科学、健康发展,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里,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小微企业也不会例外。小微企业从创立之初到走向成熟,其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小微企业经营者新手多,缺乏经验;企业规模小,根基薄,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因此小微企业的任何一种风险都会带来危机。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1 主要风险分析
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会经历四个时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小微企业在不同时期,其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大致有创业风险,管理风险,授权风险,财务风险,成就风险,持续经营风险等。
1.1 创业风险
创业风险主要在企业创业的初始时期容易发生。小微企业容易出现的创业风险有:经营者在没有对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进行严密分析下,对市场上冒出的暂时需求匆忙做出反应,或者看到别人赚了大钱,也盲目跟风;业主过分注意产品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对所上项目或产品的市场潜力缺乏深入调研;错误选择设备和技术,等等。
1.2 管理风险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进入成长阶段时容易出现管理风险。管理风险的表现主要有:经营者无法承担企业的管理责任,也不注意建立一个管理班子;不采用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工作不论轻重大小,都要亲历亲为。经营者容易出现的领导问题有:爱管琐碎事务,热衷于召开会议;异想天开,不从实际出发;提意见不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拒绝听取别人意见。
1.3 授权风险
企业在达到一定经营规模,逐渐成长时,业主或经理就需要将部分管理工作授权其他人承担而由自己抓主要工作。但有人将授权视为对经营者个人事业或权力的威胁,担心授权后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不稳。此外,还顾虑授权后别人会掌握自己的经营策略和商业秘密,以致被竞争对手利用,等等。授权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不能有计划地在关键岗位上培养拟授权的对象,导致人员选择的不确定性;存在心理障碍,缺乏选拔和指导别人的能力;对下级缺乏信任感;业务发展、责任增加,但企业主的精力和时间难以满足经营需要,其后果是企业工作受损,由兴旺转为衰落。
1.4 财务风险
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时,创办人已无力单独提供所需发展资金,尤其是进入成长阶段后,往往面临现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小微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很多,问题在于每种融资渠道都会各有利弊,如果经营者不善于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便会陷入困境。另外,一些小微企业只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忽视现金管理;或者不考虑条件,进行育目扩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忽视资金沉淀,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走向灭亡。
1.5 成就风险
有些小微企业在度过了一段好时光后开始自满,过分自信,急于求成,企图来个“大跃进”,但没有做好跃进的准备;或者放弃了过去获得成绩的踏实作风,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投机或其他事务上。许多事证明,这些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的企业经营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结果还是被这种风险所压垮。成就风险的主要表现:满足于眼前成就,开始注重个人享受,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的下降不以为然;不注意新的竞争形势、技术变革、原材料替代、新产品和消费者爱好的变化。
1.6 持续经营风险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创办人年龄增大,逐渐衰老,无法像当初那样胜任自己的工作。而当创办人或业主死亡、长期生病或丧失工作能力时,持续经营风险就会降临。此时出现三个问题,首先是由谁来接班;其次是解决表决权或控制权的分散,推动统一的控制;三是接班人既要获得其他相关成员的拥护和支持,还要获得金融机构、客户和供应商的信任。在企业主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准备好由谁来接替管理责任,而其他管理者或继承人在企业里没有占有必要的股份或者威信较低,企业的持续经营就难以为继。
另外,小微企业不仅在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着各类风险,由产、购、销三个环节构成的整个经营过程中,时时处处可能会产生风险,如果不能做好合理规避和防范,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造成威胁。
2 主要风险因素及防控短板
面对小微企业存在的多种风险,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作为不同利益的主体,两者信息不对称,因此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难以对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信用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地判研,加之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关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商业银行自身方面的种种原因,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
2.1 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信贷业务风险的识别难度较大
在现代市场经济领域,会计报表是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可通过会计报表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防范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及贷款后的道德风险。但小微企业大多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完善,会计报表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等现象。一是经营过程中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很少开具发票,会计记录有限,会计核算依据缺失,会计账表可靠性差、数据不实等。二是有些小微企业出于避税的目的,有意装小扮穷、偷逃税款,如销售收入不入账,利润不体现。三是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故意装大扮强、骗取融资,如夸大资产和利润,少列负债;或虚装门面、窃取荣誉,如虚报规模和业绩等。四是家庭式小微企业,其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企业费用支出与家庭费用支出难以分清,财务账表的准确性可想而知。
除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外,由于小微企业遍布城乡、涉及多个行业,商业银行很难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和把握,因此,当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时,商业银行一种主动的策略就是提出某种非价格条件如担保、抵押等,以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但现实中也存在资产评估不实、抵押品处置难等问题。总体而言,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低、可信度差,在信用调查时,难以了解其真实情况,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小微企业贷款有效决策与监管。
2.2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
近几年来,能源、原材料等要素成本的过快上涨,使许多原本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小微企业盈利空间被挤压殆尽,对小微企业生存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原材料的价格更是一路猛涨,然而产成品的价格上升幅度却有限,使很多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另外,物价上涨导致工人生活成本上升,工人福利意识也不断提升,促使工人工资不断被抬高,小微企业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压力。
同时,2010年至2014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虽然2012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适度放松,但贷款基准利率水平较两年前相比仍上升了13%左右,加之民间借贷因素对贷款利率的推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呈明显攀升趋势,旺盛的信贷需求同较高的融资成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将加大小微企业尤其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的信贷风险。
总而言之,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都在提升,面对“刚性”的形势环境变化,加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核心竞争力缺乏、融资难且渠道单一等问题,小微企业关闭、重组、退出、破产现象将会凸显。
2.3 征信体系及制度不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潜藏风险难以把控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建设滞后。尽管央行在推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推广和运用,在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小微企业信用和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缺乏,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
二是征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共享。央行征信系统推广以来,为商业银行判断企业及企业主的信用情况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记录存在错误;数据上报未同步并存在遗漏,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数据与央行中心库数据不同步;信息记录不够全面,商业银行难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判断。另外,目前我国行业、部门间信用信息相互封闭,不能共享,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使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不能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担保公司等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或担保,不少银行向其提供贷款时将希望寄托于担保公司。而担保公司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监管缺位,没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再者,按政策规定,担保公司的担保放大倍数是5~10倍,但若每个商业银行都给其8倍或5倍,则担保公司的杠杆效应就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成倍数扩张了,然而担保公司自身的代偿能力非常有限,可见,担保公司也蕴藏着极大风险。另外,许多投资担保机构从事民间借贷活动,而小微企业及经营者从担保机构获取的融资却未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反映,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情况和信用情况的合理判断。
2.4 经营效益驱动,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操作性风险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大中型客户利润空间收窄的情况下,争相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同时也尝到了“甜头”,获取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和综合收益。然而,在业务快速发展背后,也随之隐藏着操作性风险隐患。
①“尽职调查”不到位。为了争取某些小微企业客户或完成营销任务,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营销人员未做到真正“尽职调查”,在未摸清企业真正经营情况的情况下,便同意为客户办理贷款;或者在贷款前故意隐瞒企业的风险事项,为小微企业成功申请贷款“铺路”。这些无疑也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制造了“温床”。
②不合理降低客户准入条件。在同业在竞争中,为了争抢客户资源,部分商业银行故意降低小微企业客户准入条件或互相倾轧,对其经营资金需求量的合理性不进行测算或把握,导致小微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超出其经营资金需求和偿还能力。
③忽视贷后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或信贷人员重经营、轻管理,始终将客户营销和贷款投放作为重头戏,对于信贷客户的贷后管理仅是流于形式,未完全按照贷后管理工作规定定期进行贷后走访和检查,当信贷资产出了风险之后才恍然大悟。
总而言之,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着多重风险,而且风险高,风控难度较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各家商业银行均制定了全套的风控方案和机制,比如客户准入制度,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三查”制度,以及抵质押物和担保物管理制度等等,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和制衡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受到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以及经济形势变化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力和判断力不够;由于征信体系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潜在的许多风险难以把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现象,贷后管理力度不够;小微企业信贷资产保全措施手段单一,执行渠道不畅,等等。
3 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3.1 多方面入手,强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
商业银行要想做好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学会识别风险非常关键,只有正确、全面地识别了风险才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把控。首先,要做好人才培养。在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则对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从非财务因素判断授信风险。针对小微企业报表与其账务不相符、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问题,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调查时,不仅要看其财务报表,更要通过观察企业生产现场、原材料、有关结算账户资金收付、纳税、用电量、用水量等指标甚至收集各类媒体、各类公告的相关信息,综合了解并分析判断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再次,重视并建立“与业主面谈”制度。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品行、素质、信用在授信业务中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贷款的风险。而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小微企业则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因此,银行要充分了解企业、了解业主、真正“了解你的客户”,才能发放贷款给企业去投资和经营。
此外,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小微企业调研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小微企业客户发展规律,注重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征、区域风险、科技含量、发展潜力等层面的分析研究,明确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以及不同区域企业的风险点,并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小微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防范信贷风险的主动性与预见性。
3.2 加快征信体系及相关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完善征信系统,对失信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信用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经济行为,信用一旦缺失,需要借助制度的力量进行维系。目前,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同时加强管理,推进征信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在银行业监管部门的违约登记系统中纳入小微企业贷款违约信息,规避有严重道德风险倾向的不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而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资金现象。
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政府中小微企业局来说,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收集、汇总税务、海关、金融、社保、治安、司法等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同时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信贷记录、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便于社会查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民间融资,将企业各种融资行为均纳入征信管理。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如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也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缓解企业融资压力、解决融资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机构以及部分农村信用联社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一般手续简单,信息公开程度低。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对这些机构加强管理,督促其及时向人民银行上报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信息,并统一纳入征信系统,以便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及信用状况做出准确把握。
3.3 完善贷后管理机制,提升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贯穿在业务办理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都隐藏着风险,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贷前尽职调查、贷中仔细把关来规避和防控风险,而且要牢固树立贷后管理意识,持续做好小微企业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一是做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通过强化贷款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对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搭建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预警平台,制定实施贷后检查制度等,进而有针对性地防范、控制风险。
二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对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跟踪,处于成长阶段后期和成熟阶段前期的行业是信贷投入的侧重点,对于符合上级行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的优秀小企业以及小股份制企业等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建立和完善动态淘汰机制。按照“有进有退、进退结合、以退促进”的信贷投放原则,商业银行根据信用评级、风险分类等情况,对存量小企业客户进行定期分析评判、分类排队,对销售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等关键指标,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分产品的退出计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优化小企业的客户信贷结构。
3.4 拓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渠道,合理弥补商业银行风险损失
目前来说,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一般采用抵质押或保证方式,一旦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商业银行有权利要求处理抵质押物或要求保证人代偿,以此弥补企业违约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相关渠道不通畅,执行难度较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回收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应积极拓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渠道,从而有效保障商业银行的合法经济利益。
①适时推广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这种保险即小微企业通过购买贷款保证保险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融资,相当于由保险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相关部门应对保险费率进行适度监管引导,并应参照针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给予保险公司适当税费减免,降低小微企业通过保险途径进行融资的成本。同时,在保险公司给予充分保险保障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给予一定利率折扣,这样通过降低保险费率和贷款利率两种方式,不仅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贷款保证保险“融资贵”的问题,而且能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
②号召各级政府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补偿商业银行因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形成的损失,银监部门可协同当地金融办、工商联、中小微企业局等部门,积极与各级政府协调,探索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当的补助,给予适当补偿。同时,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形成小微企业、商业银行、政府之间风险共担、利益互享的互利局面。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同时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仍然是各家银行毋庸置疑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是银行创造利润、实现经营效益的现实需要,也是响应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当下,商业银行不仅要持续做好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广泛有效的贷款支持,更要在巩固和强化风险防控方面广开思路,狠下功夫,并在地方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支持下,稳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姜小舜,夏颖朝.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与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9(03).
[2]石军伟.小企业的经营风险[J].企业管理,2000(07).
[3]陈晓明.中小企业风险:类型、表现形式及防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2).
[4]陈伟.建行济宁分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研究[D].山东大学,2012(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