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探究学习数学
范文

    张虹

    【摘要】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重点关注课程中的“人”,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以生为本;探究性学习

    一、构建“以生为本”课堂的重要性

    许多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重视的往往是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说得更坦白些就是能不能把学生教会,教会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题,却忽视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探索、实践的机会,或许最后学生一样会解题,甚至比花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索來的效率更高。但长此以往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谈何发展核心素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所有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都应以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为目的。“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当“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探究教学的良好环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探究氛围浓烈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给予恰当的预设、智慧的引导。下面阐述在生本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

    二、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探究学习

    1.课前自学,学先于教

    有效的学习实际是从已有的知识和观念开始的,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成长环境中积累起数学学习的生活素材也各不相同,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设计针对性、探究性强的导学案、预习单,帮助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思路、要求、方向去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重点、方法,然后根据预习单的问题提示,一步一步地完成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预习,让学习走在课堂前面,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能从学生的“先学”中获得学生对将学内容的初步掌握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环节,有利于师生双边开展更高效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测量”单元之前,教师通过设计“学习研究单”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设计4个有趣的测量活动: “量数学课本封面4条边的长”“量一张桌子桌面周边的长”“量一量自己的腰围”“量一个罐头或茶叶盒底面圆一周的长”,要求学生在每一个活动下面写出“我用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和“我的测量方法与结果是什么”。学生在完成该预习单时,需要先自学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方法和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等知识,对该单元内容有了初步的窥探和了解,教师也能在课堂反馈时借力学生已有知识,引导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

    2.同伴互助,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交流的机会,创设质疑、探究、分享的课堂氛围,改变以往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到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学生可以阐述各自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也可以表明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并不急于给出评价,而是让更多的同学来互相评价,碰撞思维,课堂内的交流重在建立具有反思性、循环性、相互依赖性的互动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了长方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在反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结论时,教师注意到很少有学生能将所有的方法想全,大多数学生想到量四条边的长度和对折后测量,但在小组学习和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和生生评价激荡了探究课堂最精彩的火花,“你的方法有点麻烦,要量四次,我量两次就能知道了,只要量两条邻边就行。”“我比你量的次数更少,我只需要量一次……”学生一次次地探索、重建,受挫、成功,课堂上响起的一声声轻叹、顿悟声,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素养和身心素质得到了发展。

    3.教师导学,激发智慧

    无论如何突显学生学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以生为本”的课堂,并不是只要“生”(学)而忽略“师”(教)。要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必须通过更高水平的教来促进。教师的引导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引领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数学思维活动,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课,前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出了9的九句口诀,在进一步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环节中,针对“口诀中积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和都是9,并且如果是几和9相乘,几的十位上的数就比这个‘几少1”这条规律,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少1 ?”激起学生的深度思维,促使学生回到例题图中去观察、探索,尝试表述自己的发现。3个9不满30,7个9是不满70,每一个9只比一个10少1,那么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规律比较拗口,但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表达的权利, “数学的思维”必须要通过“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同桌互说,以小短句的形式,如:8个9不满80,8个十少8,80少8是72,口诀就是八九七十二。在表述的过程中,也渗透了估算的思想。看似自然生成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步骤,需要学生联系情境,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后才能解决,并需要将内隐的、难以言传的数学思维过程和方法个性化地呈现出来,使个体的思维不断优化、完善,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广度。

    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路虽漫漫而吾心坚定,愿用一生陪伴每位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贲友林.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3 (1)

    [2]简祈山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5(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