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途径探析 |
范文 | 王铖 摘 要 国家对党政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政工作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国家十分强调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审计党政工作主要领导干部履行责任的情况。通过对我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有效推动了审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依法治国的发展,而为了确保审计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针对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进行分析,希望为其审计评价提供帮助。 关键词 地市级 党政工作 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模型 构建途径 一、前言 在现阶段我国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际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还没有实现全面有效的评价,还有一些地方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这就导致审计评价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推动审计评价不断完善,可以针对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模型,指导其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机制和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经济责任的审计概述 对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来说,按照我国的政策,行政区主要划分成五级,有国家、省部、地市、县处以及乡镇等级层,其中地级市是二级的行政区,在县级以上、省级以下,其在行政区域中发挥联系和衔接的作用。我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规定》)明确规定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主要是在地方的正职领导或者担任超过一年副职的领导,而被审查的机构范围主要涉及各级的政府、检察机关、党委以及审计机关等。[1] 在我国2006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修订中,详细地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而《规定》关于此概念则出现了一定变化,对审计的对象以及审计的职责要求更为明确和清晰。按照《规定》内容,经济的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地区内领导干部承担的责任范围中各项的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查处等采取措施的过程。而经济活动主要有财政、经济的管理和财务的收支等,审计时间一般是在任职期间。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数据调查和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实证数据。问卷调查表把地级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五个等级的重要程度,共分作数字5至1,分别代表极其重要、十分重要、较重要、普通、不重要等级。[2] 按照调查问卷的情况,将其分发到某地区省审计厅和各地州市的审计局内从事过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的专家以及一些县市内党政主要的领导干部群体。不仅要求他们对调查问卷的指标评分,并且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指标体系中的问题自由发表建议。问卷的发放主要使用面对面的访谈形式。此次共计发放问卷30份,最后回收了3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汇总所收回的調查问卷的数据,并将其作为后续指标体系权重分析以及模糊综合性评价分析中实证的样本数据。 (二)对样本数据信度的分析 为了保证本文所收集样本的数据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问卷的调查信度进行检验,借助SPSS的统计软件对各个维度数据信度进行检验和分析。在数据的检验和分析结果中,地级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整体量表和5个一级的指标维度α系数值都较高,且都超过0.7,同时5个二层的指标体系也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三)对三级指标进行处理 1.对相关性的分析 在本文的调查问卷中具有很多三级的指标,且各个变量间可能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先对二级指标所对应的三级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从而获取12个数量相关系数的矩阵。从这也可看出变量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对聚类的分析 出于对变量个数的减少和变量间相关性的降低,若三级指标的个数大于 3,就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来降低三级的指标维数。通过SPSS聚类方法获取聚类的分析结果。在对88项三级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了46个数量的指标,然后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聚类后的指标得分进行计算。 3.对主成分的分析 因为专家只针对88项的三级指标评分,所以想要获取聚类后专家性综合指标评分的结果,就要通过主成分分析,先获取各二级指标所对应三级指标实际权重,按照聚类分析划分综合指标的类别,从而计算各综合指标评分的分值情况。 (四)模型权数的设定 层次分析方法能够将定性的指标以及定量的指标进行一个体系的融合,然后合理处理各个指标,并按照其重要性排序。因此,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对综合聚类结果和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判断矩阵的构造 在层次分析方法的使用中,先要进行判断矩阵的构造,借助1-9比率的标度法,将定性描述进行定量的转化以及构造互相比较性判断矩阵,从而把评价指标间相对的重要性程度通过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2.一致性检验 在比较的矩阵中,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把不一致性有效限制于一定的范围中。对CI=(λ-n)/(n-1)进行一致性的指标定义。当CI为0 时,则A 就是一致性的矩阵,而CI越大,则表明 A不一致性的程度呈现越大的状态。 本文通过 Saaty 进行一致性的检验计算,使用Matlab的编程就能够获取一、二、三级的指标成对比的矩阵CR值以及各指标和上一级相对应的指标权重,且一致性的比率CR表示为CI/RI,通过计算发现 CR值均比0.1小,因此成对比的矩阵构造具有良好合理性,即可以将特征的向量当作被比较的因素权向量。 3.对指标层的权重分析 本文借助层次分析的方法,能够获取聚类后的46指标相对的指标层具体权重结果。 (五)多级模糊的综合性评价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对综合评价判断是否满足重要性,因为问卷调查仅仅是评价单个指标,并不能判断整个指标的体系重要性,可以通过分层次性多级模糊的综合性评价获取结果。 1.确定评价的指标集 因为在本文中对第三层次的指标体系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后,获取了46个指标,所以可以进行46个的因素指标设置,并得到相应的集合。 2.构建评价指标评语集 假设V是评语集,则V={v1,v2,v3,v4,v5},而其所對应的评分集就是{5,4,3,2,1}。按照前面调查的问卷所得结果,想要确保结果具有良好操作性,在本文中共有5种评价的结果,当作五级的评语集,在 v1-v5中分别表示极其重要、十分重要、较为重要、普通、不重要等评价。 3.确定各评价的指标相对权重 按照样本数据的情况,借助层次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层次的评价指标实际权重,则能够得到相对相同层次的其他指标体系重要的程度情况。因为本文主要针对聚类后指标的体系,所以在权重的计算中,要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 4.构造单因素的评价矩阵 按照调查问卷所得结果,根据5个评价来获取不同数值,并对其实施无量纲化处理。使用第一步获取因素集,则Uij单因素的评价结果能够构成模糊的子集,进而构造单因素的评价矩阵,即隶属度的矩阵类型。 5.对综合模糊的评价 按照所得各层指标权重集进行计算,就能够获取单因素的评价Ri,然后按照以上结果就能够计算最低层次模糊的综合性评判的矩阵Bi,并按照计算获取 B1、B2、B3、B4、 B5所构造的准则层隶属的矩阵B,就能够获取隶属的向量,也就是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次最终评判的结果。 (六)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分析 在对经济责任的审计中,因为审计的对象比较多,若通过两两比较法进行重要程度的计算比较复杂,所以本文使用绝对评价法。审计工作者按照审计情况,对被审计的人员设定该指标的一定等级,然后按照等级制定评分标准,最终按照绝对评价评分的公式计算评价分数,并将其当作领导干部考核的依据。 四、结语 本文明确地阐述了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构建的方法和具体过程,希望对相应审计评价的完善具有参考和帮助作用。 (作者单位为句容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谷泓.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评价浅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5(02):117-121. [2] 审计署长沙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赵保林,谢岳山,等.新时代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2019(2):11-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