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幼儿沙画游戏多途径拓展的思考 |
范文 | 张锦晶 沙画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绘画形式,深受大班幼儿的喜欢。但因沙画通常演绎的是一段连贯的故事,是一种动态性的画面创作,这对幼儿提出了挑战。如何给大班幼儿搭建探索沙画转场秘密的阶梯,让他们在创作时能规划设计出有故事情境的画面,从而提升表现与创作的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欣赏沙画作品,基本掌握转场设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沙画在各种场合的运用,教师需要对这些沙画作品进行甄选,使之符合幼儿的兴趣并易于模仿。如匈牙利艺术家 Ferenc Cako的沙画作品《创世纪》粗犷、简洁,里面出现的各种动物造型很适合幼儿模仿创作。于是我将表现动物的部分截取下来引导幼儿欣赏。在欣赏后,我引导幼儿讲一讲所看见动物的种类,外形特征等,再请他们模仿沙画大师的样子去创作各种动物。在活动中,我将幼儿的创作过程用视频拍下来,用于最后的欣赏,并讨论转场是否合理。接着,再一次进行转场创作、录拍、分析,经过多次尝试后,幼儿逐渐对沙画的转场设计有了自己的想法。 二、绘本构图转换,沙画转场自然过渡 在沙画创作时,我经常观察到有些幼儿会在画面中设计出多种主体,导致沙画主体的特征不突出,随着沙子不断地堆叠,画面主体也就被沙子遮挡住。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引入经典绘本,绘本的每一面都是一幅构图合理的绘画作品,对培养幼儿在沙画中的构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在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里的每一幅画面中,最多呈现两到三个主体,且线条简单易于观察。在进行沙画创作前,我精选绘本中的一组连贯画面做成幻灯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接着,将所有画面依次替换成对应的沙画作品,幼儿由此发现两者的共通之处。在多次尝试创作不同的绘本沙画后,幼儿已经开始根据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沙画创作。 三、熟识儿歌内容,自主尝试转场设计 儿歌富有极强的情境性和艺术性。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设计转场基础后,我们利用儿歌形式辅助幼儿进行沙画创作。如儿歌《蒲公英》:“你打着一把小伞,要飞向哪座山岗?要为娇嫩的小草,遮住发烫的阳光?还是要在雨天,撑在蚂蚁的头上?你悄悄告诉我吧,我不会跟别人讲……”整个儿歌吟唱起来充满了情境感,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沙画转场的创作。在沙画游戏“蒲公英”中,我和幼儿共同讨论将儿歌的四句分成四个转场场景,一句一场景。幼儿在创作第一句的画面时都能完成,到了第二句,小郁问我:“要怎么画发烫的阳光呢?”一旁的小琦说:“阳光就是太阳呀,你画个太阳,然后画点光芒,就行啦!”小郁听后就继续画下去,同伴的互助有效解決了问题。第三句他们准备把太阳改成乌云,把太阳的光芒改成小雨滴,转场自然流畅。但到了第四句,几个孩子似乎都进行不下去了,于是问:“怎么画‘我不会跟别人讲这一句。”我引导他们想想在和好朋友说悄悄话时是怎样的,而现在蒲公英成了他们的好朋友,怎样和蒲公英说悄悄话呢?峰峰说:“我在蒲公英旁边画一个小男孩。”小郁说:“我要把画面变成一个大大的嘴巴,里面都是蒲公英和我说的秘密。”在转场设计中,幼儿生活经验的有效迁移帮助他们找到了创作灵感。接着,我请他们分享在沙画转场设计中的经验,提高了全班幼儿对沙画转场设计的掌控能力。 四、自主连环画,为沙画转场提供蓝图 大班幼儿的绘画发展已经进入图示期阶段,他们能创作出连续场景的画本。故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利用连环画本作为沙画创作的稿本,以表现出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如小彤在一次活动中,先尝试画出公主和王子的连环画故事(四幅画面),接着进入沙画创作。她把第一幅画面画出后用手掌擦掉,然后巧妙利用公主在森林里遇到怪兽的场景,先画出森林再画出人物主体的方法,比较协调地转成第二个场景。当获得一点经验后,她又开始尝试下一幅场景的设计。就这样,幼儿有了前期连环画本的创作经验,有了可以参考的“蓝图”,在创作沙画时也就更有计划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