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老年大学合唱教师的教学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研究
范文

    肖慧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大学在各个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创建,它为老年人提供了“以学为乐,以学养老”的平台。合唱课是老年大学开设率较高的课程之一,本文以老年大学合唱教师的角度,分析老年大学合唱教师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如缺乏对教学对象的群体分析、采用专业化、單一化教学方式、随性选择教学曲目,并剖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呼吁学界重视老年合唱教育,为规范老年大学的合唱教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老年大学;合唱教师;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192-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老年大学因此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建起来,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娱乐平台。合唱课是老年大学开设率较高的课程之一。笔者以为,音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入合唱班不需要有吹拉弹的技能,入班要求低,而且合唱能愉悦身心,因此非常多的老年人愿意学习合唱。然而,笔者发现老年大学合唱教师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教学问题,不利于合唱教学的开展。因此,本文从合唱教师的角度,分析老年大学合唱教师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老年大学长期高效地开展合唱教学。

    二、老年大学合唱教师的教学问题剖析

    (一)缺乏对教学对象的群体分析

    大多数老年大学合唱教师缺乏了解老年群体身心特征的内在意识。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进行学情分析,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学进度、学习情况等来开展教学。同理,老年合唱教师也应如此。老年人有着特殊的身心特征,区别于常理意义上的“学生”。如老年人年龄偏大,短时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音乐教师需对教学内容不断重复,以此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但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高水平阶段,对简单知识点的传授就没必要进行过多重复。由此可知,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策略就不同。然而,老年大学合唱教师普遍缺乏对老年人群进行群体分析,套用普通学校教学模式或者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采用专业化、单一化教学方式

    老年合唱教学一般依照“练声 唱曲”的声乐教学方式开展,这其实是照搬声乐专业教学模式,旨在提升歌唱能力,颇具专业性,显然这种模式并不适合老年合唱教学。其一,这与老年人学习合唱的初衷相悖,老年人学习合唱不是为了掌握高超的声乐技巧,而是纯粹的喜欢歌唱,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并通过与他人一起演绎合唱作品来愉悦身心。其二,追求专业化、高难度的合唱,缺乏趣味性,易让老年人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对合唱的兴趣。其三,对于专业化和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与示范法,课堂易变成‘‘满堂灌”,容易削弱老年人的主体性和课堂参与感,不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随性选择教学曲目

    合适的曲目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合适的曲目则会影响教学对象歌唱水平的真实展现与提升。因此,教学曲目的选择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合唱教师随性选择练声曲目或合唱作品。由于每个教师的音乐审美不同且各老年大学分校没有严格规定教师必须使用统一教材进行教学,使得合唱教师有很强的自主性,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按照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教学,但另一方面也易使教学趋于不规范化发展。教师很容易出现随心所欲地选择教学内容等问题。如这节课布置单声部的声乐作品,下节课则演唱四声部的合唱作品,随意选择演唱难度,不符合循序渐进实施教学的原则。长此以往,教师不慎重把握教学内容,就不利于老年人合唱水平的提升和音乐兴趣的培养。

    三、问题的追根溯源

    (一)教师未经严格甄选

    由于老年大学没有给应聘教师设立明确的门槛和要求,合唱教师大多未经严格选拔与面试。导致了老年大学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开足了课,却忽视了对教师的教育情怀、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的全方位考察,放低甚至忽视教师的从业标准,致使谁都可以为师,加重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追溯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还未构建相对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理念强调人的终身发展,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目前我国有完整的学前儿童的学制和教学法规,而老年教育无论是从教育立法还是行业规范来说都还有待完善。

    (二)教师缺乏相关教学能力与经验

    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大学合唱教师年纪较轻,教学经验较少,大部分任课教师毕业于或在读于音乐专业院校与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院校培养下的教师擅长演唱、示范,却缺乏扎实的教学能力。师范类院校培养下的教师虽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师范院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技能,且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大多与中小学对接,毕业生缺乏社区、培训机构等社会音乐教育基地实习的机会,所以他们相对缺乏社会音乐教育的老年音乐教学经验,不能科学地对老年人进行合唱教学。

    (三)教师缺乏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

    老年大学合唱教师缺乏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沿袭单一、专业的教学方式等教学问题是源于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合唱教师在其职前音乐教育阶段接受的是专业音乐教育,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音乐教育甚至是老年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他们易产生惯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殊不知时代在发展,教学在变革,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己不符合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且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与教育诉求,用同样的方法教不同的教学对象无疑是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的。

    四、提升改进的策略

    (一)“敬老爱老”教育情怀的树立

    教育情怀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①。老年人这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大学合唱教师需自觉树立“敬老爱老”的教育情怀。如果老年大学合唱教师不关爱老人,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就无法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的所需所想,不会自觉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施教,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合唱教师要在弘扬“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下,心系老人,关爱老人,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这是老年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

    (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实施

    1.遵循年龄特征探寻教学语言

    合唱教师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年龄特征,斟酌教学语言的风格。老年人年龄较大,且心智成熟。因此,合唱教师应使用自然、大方的教学语言,与老年人在教学中保持正常、愉悦的沟通,让合唱教学得以顺利、得体地开展。

    2.依据声音特征摆正教学心态

    老年人的身体各机能逐渐衰老,发声器官也在发生老化,且大部分合唱班的老年人从没受过专业的声音训练,在气息的运用、歌唱的方法、音色的调整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心态,不要对他们提过高要求,要让他们遵循“不和年轻人比嗓子,不和艺术家比技巧”的原则,鼓励他们在合唱时善于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去充分表达歌曲情感,弥补他们的声音短板,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水平。

    3.依照记忆特征优化教学设计

    老年人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下降,他们的短时记忆能力不比年轻人,很难快速持久地记忆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合唱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可使用“花式重复”法设计教学,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相同的教学内容。

    如教唱合唱作品《桃花红,杏花白》时,老年人唱不准变化音升fa,可运用“花式重复”法有策略地练习升fa音,如在练声环节加入变化音升fa的听辩与模唱训练;在歌曲教唱环节,合唱教师可进行多次范唱;音乐教师可带老年人演唱有升fa音的不同的作品片段进行升fa音的重点练习,巩固老年人的听觉记忆等。

    (三)“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老年人学习合唱,是典型的以兴趣为驱动的学习。因此,教师需寓教于乐,将‘‘趣味性”贯穿课堂始终。

    第一,“趣味”可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开展与音乐相关的趣味游戏,如合唱教师在音阶练习的过程中可开展音阶接龙的游戏,尽量让每位老年人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第二,趣味”可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来实现。如教唱合唱作品时,可以加入男女声对唱等演唱形式;歌唱与身体律动相结合,音乐教师可教授团员在演唱中做一些简单易学的肢体动作,让老年人通过身体律动更好地感受音乐等。

    (四)“系统全面墩学内容的选择

    合唱教师在选择教学曲目时,要考虑曲目的选定是否遵循教学规律,曲目是否适合老年人演唱,更要判断老年人是否乐于演唱选定的曲目,这有利于合唱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合唱教师要有开拓的视野,应广泛涉猎合唱教学作品,在开课前制定好详细系统的课程计划,系统全面地甄选合唱作品。合唱教师还可通过访谈、聊天等方式了解他们对音乐的诉求和喜好。除此之外,合唱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地编创合唱作品甚至可以开发老年人合唱校本教材,在“系统全面”的选曲原则下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施教。

    (五)“教师发展”教师能力的提升

    具有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型音乐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师如果不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就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第一,合唱教师要培养反思意识,在课后要对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总结。如“教唱环节在师生互动方面好像没有达到预设效果,原因是什么?可以如何改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第二,合唱教师需培养研究能力,敏锐地捕捉教学问题,如为什么老年人总唱不好升fa音?为什么老年人总喜欢用真声去演唱等,善于发问并针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然后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老年大学合唱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注释:

    ①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懷: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 (05):83.

    参考文献:

    [1]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徐丽红.论“怡情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3]黄剑敏.“游戏精神”与老年大学音乐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4]龙响,浅析老年合唱团训练中的音准问题与解决方法[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5]王萍,参加合唱团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积极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13.

    [6]高奉仁.在歌声中青春永在——老年合唱的发展和提高[J].人民音乐,2000 (03).

    [7]史建华,马娜,中老年声乐教学初探[J].音乐时空,2016 (07).

    [8]黄剑敏,马达.老年大学音乐教育呼唤游戏精神[J].大众文艺(理论),2009 (05).

    [9]徐丽红.莫道桑榆晚歌声传真情——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10]康涛.奥尔夫教育理念在老年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音乐探索,2018 (02).

    [11]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 (05).

    [12]滕柯涵,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9 (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