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在音乐中茁壮成长
范文

    吴洪晶

    【摘要】“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学设计,首先思考的是本学科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开发教材内含有的育人资源,而不是将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难点放在首位。“新基础教育”认为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它是课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但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仅仅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和老师当作为了学习和傳授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应当以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浸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1]

    【关键词】教学设计;育人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基础教育”强调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乐记》说“致乐以治心者也”。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通过音乐艺术形式对人们进行美的感染,作用于人的心灵,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人情感共鸣。古人认为,音乐具有“教化”功能。音乐所具有的不仅仅是它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音乐中所含蕴的内容。孔老先生说:“广博易良,乐教也。”可见音乐对学生的精神能起到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做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我一直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作为基本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涵养美感,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

    一、分析教材,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儿童歌曲的题材大多是以热爱祖国、热爱党、歌颂爱国领袖、赞美英雄人物,引导孩子们爱生活、爱大自然等为内容,符合小学的美育要求。众所周知,好的儿童歌曲刻画的艺术形象比较生动具体,接近儿童心理,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从而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爱国情怀

    如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只怕不抵抗》《卢沟谣》《共产儿童团歌》等,这些歌曲中不仅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而且还呈现了千年的历史画卷,这些富有中华民族深深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位热情高涨的抗日小八路,仿佛置身于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里,这些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使学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培养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的、最古老的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它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教唱《我的家在日喀则》《彝家娃娃真幸福》《新疆是个好地方》等,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唱着这些歌,眼前仿佛出现了各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学习。正如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同志曾经说过的那句话:“音乐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人们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养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正好搭建了这一桥梁。如教唱《劳动最光荣》《粉刷匠》《理发师》等歌曲,使学生明白靠自己的双手,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又如教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明天会更好》等歌曲,使学生明白“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道理;再如教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甜甜的秘密》《妈妈的心》《游子吟》等歌曲,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富有情感地演唱,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慢慢地体会到师长们对学生的那份无私的关爱及期许,从而拨动孩子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心弦,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二、充分挖掘教材,在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美的事物往往带给人们很强的感染力,唤醒人们的情绪,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是创造性的、非自然性的,是抽象的、非语义性的,是模糊的、非对立性的,是表情的、非确定性的。因此,音乐要通过音乐语言高低抑扬的旋律变化,轻重缓急的节奏安排,以及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变化,塑造独特的音乐形象。”[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为一名基层音乐教师,应该仔细认真地剖析教材、分析学情,充分挖掘教材中那些能够体现音乐美、思想美、现实生活美等方面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感受和欣赏。如在欣赏著名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那不勒斯舞曲》时,我截取了《天鹅湖》芭蕾舞剧的部分精彩的视频片段,通过观赏和聆听,让学生感受这部作品的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旋律是如此的优美,仿佛看见在湖畔采花的公主奥杰塔;而那如泣如诉的管乐呜咽,又让人疼惜地走进奥杰塔公主纯洁的内心世界;还有那华丽明朗的舞曲,将一位既阳光又充满活力的齐格费里德王子呈现在大家的视线里。在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感想和所知道的有关这个童话的点点滴滴毫无保留地倾吐而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一堂课结束时,一部永恒的经典童话故事深入学生心中,就像一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从孩子们的眼中我好像听见他们内心的声音:好美的故事,好美的音乐,好美的舞蹈,当故事有了音乐,就变得更扣人心弦;音乐有了故事,则变得更耐人寻味。可见,一部具有欣赏价值的作品是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关键。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学设计始终将“育人”置于教学思维的基点,开发教材内含的育人资源,运用复杂思维对要素间(教学)关系进行长程、整体、转化、生成式策划。[3]这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歌曲、乐曲、舞蹈等作品的学习和赏析,理解其中所承载的人类社会文化,从而提高社会个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育人资源的挖掘和育人价值渗透的重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州:海峡教育出版社,2015:177.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

    [3]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州:海峡教育出版社,2015:1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