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
范文 | 徐婷 摘要: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一线的各科老师们都在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努力创新和改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促进学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的。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49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很多教育专家及学者的关注,更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理念强调知识传授过程不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和学实现有机统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以精彩的情境导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境教学是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引起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导入,就是教师创设一定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意、无意的集中到情境中去,起到迅速收心的作用。情境是在生活中产生的,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通过设置多种情境,丰富学生化学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化学课堂情景创设的方式很多,比如:趣味实验、小故事、猜谜语、小短片等等。精彩的情景创设,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精心备课准备的与实际生产生活比较贴近的导入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是很有效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目标更明确,感受化学无穷奥秘的同时还能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生活化的课堂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比如,在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先给同学们展示缺乏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图片“大脖子”、“佝偻病”、“侏儒症”、“氟斑牙”、“氟骨病”等;再如:学习“蛋白质”部分相关知识时,给同学们介绍以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入,并配上评价语“本想喝奶长结实,哪防喝奶长结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展示两个新鲜的鸡蛋、一杯清水、一杯稀盐酸和洗涤剂,然后进行小实验:先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会渐渐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浓盐酸,往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将溶液搅拌均匀。一会儿便可以看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稍后鸡蛋缓缓上升,并且好像在“跳舞”一样不断翻转。然后再通过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分享这个实验结果和原理,这个课堂也是收获知识的盛宴。 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问题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继而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善于提问问题且有技巧的老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个人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顺序也是有技巧的,层次稍弱的学生或学困生的顺序通常放在两个有生之间提问,这种顺序安排对提高薄弱学生信心和积极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他们会不自觉的让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或感知自己得到老师欣赏、认可的行列中,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过多、过散、过易、过难、随意的问题提问会适得其反。 四、抓住学科特点,利用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说起化学,每一位接触过化学的脑海中马上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各式各样的仪器、五颜六色的试剂、一些危险品或奇妙或劲爆刺激的实验现象等,这些对一群初学者来说足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貌似神秘的化学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只有十万个为什么,更期待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探究竟,抑或是大展身手。因此应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比如在上化学第一课时,可以通过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奇妙小实验(“无中生有”、“可乐喷泉”、“空中生烟”“大象牙膏”等等)吊足学生学习化学胃口,让初学者对这门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演示酸碱指示剂变色实验时,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能变红,这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小实验,后面可以再补充:往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又变为无色,改为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再次变为红色,让这些奇妙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埋下伏笔。对于学生实验部分,要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好动,遇到新鲜事物总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老师适时引导、解释,通过实验亲身经历获取的感知,学习情景真实自然,学生不仅会印象深刻,更会觉得有成就感,这样便能促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而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就必须把知识形成过程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只有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才能真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林;让化学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 ;2014.09 [2]李明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之方法论[J] ;才智201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