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Tetrax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
范文 | 黄辉 陈世兵 朱菊清 魏丽萍 洪波 邓瑜颖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中应用Tetrax平衡仪的效果。方法 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基础上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稳定性、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1个月后, 两组患者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稳定性指数(SI) 均小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分别为(34.88±8.46)、(46.69±8.25), 均低于对照组的(39.46±9.34)、(53.45±10.7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76.62±8.72)分高于对照组的(70.31±7.4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平衡功能及稳定性, 患者的自理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Tetrax平衡仪;平衡功能训练;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78 脑卒中是脑血管多发病, 残疾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和癌症、心脏病共同为三大致死性疾病。脑卒中发生后, 低位中枢不受高位中枢控制, 机体会有平衡反射功能异常, 感觉功能也会有异常, 肌肉的力量、张力、肌群间无法有效协调, 因此机体会出现平衡功能障碍, 因此患者运动功能会受到影响[1, 2]。机体进行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包括上下楼梯、步行、转移都需要在良好平衡稳定状态下才能进行, 所以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必须注重平衡功能的训练提升[3, 4]。以往多是對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 但对平衡功能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本研究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87例 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 具体分析在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应用Tetrax平衡仪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观察组男27例, 女17例, 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53.62±7.49)岁, 偏瘫病程1~3个月, 平均偏瘫病程(2.02±0.37)个月; 对照组男26例, 女17例, 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54.76±7.51)岁, 偏瘫病程1~6个月, 平均偏瘫病程(2.07±0.4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5], 得到CT诊断证实;②有偏瘫表现;③生命体征稳定, 意识清晰, 依从度良好;④首次发病;⑤患者本人或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同意, 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以往有脑卒中偏瘫病史;②病程在6个月以上;③无法独立站立;④存在精神障碍;⑤依从度过低。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 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 训练内容有步行训练、良姿位摆放、转移训练、翻身-坐起训练、肌力训练、坐位和站位平衡训练等, 另外配合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训练及治疗均进行1次/d, 持续40 min/次, 持续1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基础上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先对4个平台上8个基本姿势下患者的足底动态压力进行测定, 基本姿势为硬板睁眼直立、闭眼抬头、硬板闭眼直立、闭眼低头、脚垫睁眼直立、闭眼头部左转、闭眼头部右转、脚垫闭眼直立。根据测量结果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分析, 接着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及内容, 可以选择的内容有重心移动、捕捉目标、步态控制、保持稳定等。依据患者自身喜好选择3个项目实施训练, 每个节段持续5 min, 两个节段之间保持1 min休息, 每次训练共持续20 min,?1次/d, 6 d/周, 持续1个月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稳定性、BBS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稳定性: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利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定患者稳定性指数(stability index, SI), 经标准稳定性参数曲线图即ST曲线图得出结果, 指数越大, 表明患者稳定性越不佳。本次选择两个姿势(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下的SI结果进行稳定性判断。平衡功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1个月后通过BBS[6]进行评定, 量表共有内容14项, 每项评分0~4分, 总分56分, 得分<40分, 表示患者存在跌倒可能, 得分与平衡能力呈正比。生活自理能力: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7]进行, 量表中包含小便控制、行走、修饰、洗澡、如厕、转移、上下楼梯、进食、大便控制、穿衣, 结果为百分制, 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I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 两组患者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均小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分别为(34.88±8.46)、(46.69±8.25)均低于对照组的(39.46±9.34)、(53.45±10.7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兩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BBS评分为(40.63±6.93)分, 对照组为(40.31±6.58)分, 干预1个月后, 观察组BBS评分为(49.35±4.72)分, 对照组为(44.28±4.04)分。干预前, 两组BB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 两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46.35±10.49)分, 对照组为(45.81±11.24)分;干预1个月后, 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6.62±8.72)分, 对照组为(70.31±7.43)分。干预前,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1个月后,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经脑血管病变导致且突然发生的一种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或全脑功能障碍。虽然因为医学技术的进步、救治水平的提升, 脑卒中患者存活率不断提升, 不过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会遗留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 具体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4]。其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多表现为偏瘫,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会有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平衡是机体是静止状态下、运动状态下、受外力影响状态下自身稳定状态的维持能力, 具体包括静脉平衡和动态平衡, 而动态平衡又包括他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5]。动态平衡、静态平衡的维持必须完整组合肌肉、中枢神经系统、躯体感觉、前庭功能、视觉, 为神经肌肉一起协同运动的综合过程。在三种平衡状态中, 他动态平衡的复杂程度最高, 必须通过将外来阻力克服才可以使自身稳定性得到维持, 否则可能有失衡表现, 跌倒风险高[6]。 当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 常规康复指导仍是主要方法, 但这一方法效果发挥缓慢, 对患者依从度、积极性有较高要求, 康复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干预1个月后, 两组患者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均小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结果主要是机体整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实质是姿势摆动量化的数学表达, 通过对4个平板上全部摆动数据进行测量而得到, 是机体补偿、姿势扰动控制能力的反映, 本研究结果提示利用Tetrax平衡仪开展平衡功能训练能够使患者稳定性更明显提升, 患者平衡功能也能有效强化, 能够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利用Tetrax 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在不同趣味游戏中, 对患者进行视觉反馈、本体觉、前庭觉等多种感觉的积极训练, 重点训练患者平衡能力, 提升患者如厕、上楼梯、下楼梯、步行各方面的运动能力, 患者能够自理日常生活, 对他人的依赖能够明显减轻。干预1个月后,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利用Tetrax平衡仪开展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提升作用。通过应用利用Tetrax 平衡仪, 干预人员经客观量化指标可以对患者功能状态、干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能够随时调整干预内容, 不断提升干预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有助于提升患者平衡功能及稳定性, 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有推广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柳, 黎玉龙. 踝关节策略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姿势平衡及提高步行能力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9(8):1835-1836. [2] 邓瑞燕, 王彩玲, 刘添.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 32(8):1245-1246. [3] 程先宽, 孙迎春. 悬吊运动训练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1): 64-66. [4] 江丽, 周小燕, 谢海洋. 早期静动态平衡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肢体平衡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9):1396-1398.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246-257. [6] 刘莉菲. BIODEX动静态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24): 32-33. [收稿日期:2020-03-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