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生生结对帮扶在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范文

    张凤清

    [摘? ? ? ? ? ?要]?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和管理在现阶段往往面临较高的难度,因为学生构成相对较为复杂,教师往往很难关注到所有学生,进而也就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或者是学习过程参与不当。基于此,针对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进行优化,力求采取更为适宜合理的策略至关重要,生生结对帮扶作为其中比较有效的手段,应该予以积极关注。重点围绕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工作中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 ? 键? ?词]? 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生生结对帮扶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218-02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农业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在很多层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为了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管理水平,除了要积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专业医疗人员下乡帮扶外,致力于开发农村现有人力资源同样也是重要手段。基于此,农村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显得尤為关键,应该力求借助农村医学教学培养更多的专业医学人才。在农村医学专业教育教学中,班级管理成为要点,需要相关教师寻求适宜合理的方法,为学生构建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下面就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生生结对帮扶模式引入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

    一、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特点

    农村医学专业班级构成以及教育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职业教育存在着明显差异,进而也就需要班级管理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着眼于最终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解决以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比如在2019年入学的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总计119人,其中男生70人,女生49人,进校学历有初中、高中、大专,年龄最小的为15岁,最大的有40岁。这种班级学生构成的复杂性必然会造成班级管理难度的增加,很难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较全面的效果,容易出现一些学生被忽视的现象,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基于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在现阶段面临的较大难题,为了取得理想管理效果,教师需要从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入手。生生结对帮扶就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帮手,同样也可以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中引入和运用生生结对帮扶模式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二、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常见问题

    (一)效果逐步下降

    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中引入和应用生生结对帮扶模式并非是创新性举措,已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和实践运用。虽然生生结对帮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明显优于传统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往往会表现出逐渐下降的现象,难以形成持续可靠的优化作用。这一问题的出现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学生层面的影响机制不容忽视,因为生生结对帮扶在关系构建初期可能因为新颖度或者是趣味度较高,学生的参与较为积极,优生也能够积极帮扶一些后进生。但是随着该模式的不断应用和持续,这一热情必然会有所下降,帮扶效果越来越差。当然,如果教师不能应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无法促使生生结对帮扶关系持续下去,同样也会致使效果不断降低,模式应用价值难以得到保障。

    (二)对后进生带来心理健康伤害

    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中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虽然确实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方面具备积极作用,但是也容易给学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一些负向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在生生结对过程中,如果因为教师的表述不当,或者是结对关系中的优等生存在着一些不当言行,就很容易给后进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容易受到伤害,最终难以积极投入班级建设以及学习中,甚至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容易产生逃避行为。

    (三)过度信赖优等生

    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中对于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也就会对学生产生一定依赖,尤其是对于结对关系中的优等生,更是直接关系着最终帮扶效果。基于此,在以往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中,很多教师都容易出现过度信赖以及依赖优等生的现象,造成自身的参与度不够高,甚至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真实状况,对整个过程的监管不到位,最终也容易酿成一些不良后果,导致帮扶结果不够理想。

    三、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原则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

    为了促使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可以发挥理想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结对关系确定中进行优化成为关键,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选择配对。当然,这种学生自主选择结对也并非是毫无限制的,往往需要教师把握大方向,促使学生在结对后能够对双方成长以及班级管理具备积极作用。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对对象,但是需要教师核查,以避免出现两个学生同质性太强,难以在后续形成互学互助效果,杜绝仅仅为了结对而结对。

    (二)结对关系应定期更新

    从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应用效果上来看,之所以出现效果不断降低的现象,往往和新鲜度有关,这也就需要在未来进行生生结对帮扶模式应用中,关注结对关系的定期更新,以此来保障生生结对关系的新颖度。在这一结对关系定期更新中,学生同样也需要进行多方面尝试,不仅需要借助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结对关系,对于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优化帮扶,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后进生之间的结对关系,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让后进生意识到自身也存在一些可供学习的优点,避免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三)教师发挥辅助作用

    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虽然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但是在具体开展中同样也需要教师发挥较强的职能价值,能够在相应结对帮扶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管和辅助,力求更好地维系该模式的优化运行状态。基于此,教师应该摆明自身在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的身份,避免单纯为了减轻自身负担而采取生生结对帮扶模式,需要意识到该模式的应用很可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也需要教师全过程参与,定期进行指导和问题纠正。

    四、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应用要点

    (一)指导学生明确结对帮扶要求

    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需要首先关注目标和定位,这不仅要求教师针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详细梳理,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结对帮扶的具体要求和目的,如此才能促使后续结对帮扶更具实效性,有效避免了形式化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对生生结对帮扶模式进行深入解读,以求了解这一模式的应用机制和具体原则,能够重点从班级建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等几个维度明确如何利用生生结对帮扶机制。在教师明确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后,需要指导学生了解和熟悉结对帮扶的运行机制和具体要求,促使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还能够根据相关要求行事,以便达到上述目的。比如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生明确结对帮扶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些自认为会耽误自身时间的优等生,教师更需要切实做好心理建设,促使其能够意识到利用生生结对帮扶模式不仅是针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往往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温习相关知识,同时获得后进生的友谊和感激,锻炼自身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避免其在后续结对帮扶中存在应付或者抵触现象。

    (二)合理应用竞争评价机制

    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做好全过程监管,依托公平合理的竞争评价机制成为重要手段,有助于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进行糾偏处理。在竞争机制的引入中,教师应该首先确保每一个生生结对关系之间具备理想的水平相近性,进而也就可以保障后续竞争相对公平合理。比如从学习方面来看,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等级相加应该都是类似的,如此也就可以在结对帮扶一段时间后,对比各个结对关系的学习成绩变化状况,对于表现相对理想的结对学生给予恰当奖励,对于一些表现不佳的结对学生则需要进行恰当惩罚。当然,在评价工作开展中也需要教师关注多个角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以及对于班级建设做出的贡献,进而全面考虑生生结对关系质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反省

    农村医学专业生生结对帮扶模式应用价值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省,学生在反省中获得的成长要远远高于结对帮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反省时,同样需要体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引导其反省不同的方面,切实明确自身在结对帮扶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和问题,以便在后续进一步优化自身行为。比如对于一些优等生而言,教师在引导其分析自身在结对帮扶中对于后进生的辅导方法是否有效外,还需要引导其反省自身是否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长和积极变化,以便自身后续更为积极投入其中;而对于后进生,教师则需要从学习成绩变化以及心态变化入手,引导其综合反省,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一模式,并且积极利用该方法提升自身多方面能力。

    五、结语

    农村医学专业班级管理以及教学工作面临较多的问题,难度相对比较大,生生结对帮扶模式的应用确实有助于形成积极作用,但是需要在结对关系构建中下功夫,确保学生的投入度较高,然后教师还需要积极做好全过程监管,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反省,将生生结对帮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高素平.学伴互助式班级管理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4):30-32.

    [2]袁萍.“学生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探索[J].甘肃教育,2018(20):42.

    [3]张强.互助型部落:班级管理的“特色名片”[J].浙江教育科学,2018(3):63-64.

    [4]李云娜.浅谈小组合作互助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8(6):142-143.

    [5]胡还甫.“互赏互助”合作模式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6):137-138.

    [6]杜云云.优化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J].教书育人,2016(4):74.

    编辑 曾彦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