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德国企业大学概况及发展趋势 |
范文 | 陈华若?王雯
摘 要 德国企业大学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典范。通过对德国企业大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德国企业大学存在目标群体仅集中在中上层管理人员,企业大学在认证上难以普及,组织上依赖原企业且规模较小等状况。基于此,德国研究者和企业大学管理者提出将学习联盟的商业模式作为德国未来企业大学发展的应对措施。该模式从环境、商业和管理计划出发,有效适应各企业具体需求,从而实现优化配置系统结构,有利于未来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企业大学并应对当下经济和技术革新冲击下的企业大学发展困境。 关键词 企业大学;德国;学习联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9.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6-00073-04 企业大学最早源于美国,迪斯尼大学(Disney University)于1955年首次提出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的概念[1],随后快速发展到欧洲和亚洲等地区。据美国著名的企业大学咨询公司(CUX,Inc.)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800所企业大学,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建设有企业大学。在德国,企业大学直到1998年才首次出现,从最初的13个机构发展到现在的47个,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典范。本研究首先对企业大学的概念进行统一阐述,然后通过研究包括贝塔斯曼大学(University of Bertelsmann)、德国铁路学院(German Railway Institute)、汉莎商学院(Lufthansa Business School)、基伊埃集团学院(Kiei Group College)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大学,对德国企业大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进而展望未来企业大学发展趋势。 一、企业大学的内涵 正如美国企业大学发展研究专家梅斯特(Meister,1998)所述,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对有潜力的员工有着重要的战略责任,并且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拥有卓越技能的员工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优势[2]。由于优秀人才稀缺,许多企业把视线转向企业内部,专注于现有人员的教育,而企业大学正是组织内部员工培训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企业大学是一家企业所拥有的学习机构,提供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的教育,是基于特定组织的商业环境和战略性质,用以促进个人在组织层面不断学习的工具。美国企业大学发展研究专家艾伦(Allen,2002)提出,在界定“企业大学”时,必须记住它们没有单一的形式,而是一个概念,每个企业大学都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因应组织的需求、商业环境和战略而有所不同[3]。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对市场经济变化与竞争力的反应,每个组成部分的特征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在特定企业内发生变化,这种多样性使得企业大学成为一种灵活且容易适应的工具。 二、德国企业大学的概况 (一)目标群体 德国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中上层管理人员,此外也提供培训项目给普通员工。以贝塔斯曼大学为例,其定位就是创建一个可以创造和传播企业文化和知识的平台,推动企业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它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用以开发和培训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并提供许多独具特色的项目,用于将企业的优秀实践和措施传播给企业的相关人员。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德国的部分企业大学正逐渐将客户和供应商以及外部人员纳入培训中。如德国铁路学院由于业务的扩展和需要,已将学院的MBA课程提供给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此外,大多数德国的企业大学办学面向不仅局限在德国,还面向及企业所在地的不同国家,所以目标群体的选择主要由企业决定,它主要被视为建立关系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工具。综合来看,德国企业大学在目标群体方面的主要现状:第一,目标群体非常有限;第二,多数只允许公司内部员工参与,不向市场外部提供;第三,大多数参与者需要由董事会或上级提名才能获得培训机会。 (二)办学模式 除了企业的特定项目,绝大多数德国企业大学还专注于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其办学模式以合作办学为主。企业大学提供与大学或商学院教育相同或相近的课程,通常由经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设计或负责。目前,德国企业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1.模式一:合作办学 目前,德国企业大学的主要选择是与美国和欧洲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以便将美国的经验与欧洲学校的特殊方法和观点相结合,并对全球商业环境下的不同文化进行学习[4]。这些伙伴关系的目标主要是获得优秀教师,并提供和制订相关发展计划(以短期发展计划为主)。例如,著名的汉莎商学院在创办初期就与德国EBS商学院(European Business School,EBS)进行校企合作,德国EBS商学院为汉莎商学院提供优秀师资,企业提供资金,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办学。主要的关系模式见图1。 2.模式二:独立办学 德国企业大学在自主创建的同时,会向其他优秀企业大学、高校、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共享资源。这种模式虽属于独立办学,但后续发展可将其视为合作办学模式范畴,这不仅能够解决自身企业的资源匮乏问题,同时能够创建一个合作利益共同体,减少创办企业大学的资金投入,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外部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和回报。目前,德国仅有一家企业大学建立了学习联盟,其是由基伊埃集团学院与外部的培训供应商——圣加伦的马利克管理中心(MZSG)共同建立,旨在减少外部投入,例如开发课程和教学的资本。而更多的企业大学则采用安联管理学院的模式,即大约70%的课程教材是在内部开发和传授的。 因此,德国企业大学合作办学的选择是依据办学定位和企业自身实力决定的。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独立办学是十分冒险的。因为投入资金较大,自身实力的不足,都有可能造成大量损失,因此合作办学模式就成了最佳選择。 (三)项目认证 目前,德国企业大学越来越重视认证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大学的认证;一类是课程的认证。 从企业大学的认证看,通过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认证的9所企业大学中,有德国的安联管理学院(Allianz School of Management),该学院获得了欧洲第一所企业大学的认证,此外还有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5]。以德意志银行为例,由于企业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德意志银行的项目要求参与机构遵循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的规则,因此德意志银行的所有培训项目均需要通过认证,并且需要强制实施一套质量控制(QC)的程序。 从课程认证看,德国企业大学主要以德国工商总会(AHK)认证制度为依据,从职位划分、能力建模、课程与能力对应、课程设计属性和课程体系建构五个方面来认证。具体关键认证要素和流程见图2。 (四)组织架构 企业大学是由一个不以教育功能为目标的企业组织建立的[2]。德国的大多数学习机构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即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部分。同时企业大学作为公司职能部门,通常由最高管理层管理,或作为业务线管理,它们被组织为母企业的子企业,或者被外包,因此属于私人机构。 基伊埃集团学院就是作为企业职能部门与母企业不可分割的典范,并于2004年转变为与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的学习联盟。基伊埃集团学院的组织架构以校长或总经理为带头人,下分三个部门,以企业内部员工为主,统一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第一个部门是行政组,职责主要是管理企业大学的日常运营和资金运作等。第二个部门是项目组,职责主要是对培训项目进行管理、认证和维护升级等。第三个部门是师资组,主要负责日常教学和培训活动的开展。师资选择奉行的是“内主外辅”的理念,即师资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指的是企业内部经过筛选的某领域优秀员工可作为讲师进行针对性的授课,是师资队伍主体;外部指的是从企业外聘请或者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作为师资的补充。 三、建立学习联盟:德国企业大学的未来趋势 学习联盟实现学习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德国的基伊埃集团学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德国企业大学新发展趋势的典型案例。该学习机构由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MZSG)的教育专家在内部和外部进行管理。MZSG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运营企业的管理教育、管理开发和管理咨询等。 基伊埃集团学院于1999年建立。2004年,基伊埃集团学院决定与MZSG建立学习联盟。这一决定不仅受到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所驱动,还面临着企业大学高昂成本的运营的挑战,其目标是保持一个战略一致的教育机构的愿景。 学习联盟立足于网络化的组织管理和圣加仑管理模式的科学管理基础[3]。在过去的几年里,网络化组织的经验表明,基于灵活的球形结构进行工作,可以围绕共同的知识库组建更胜任发展要求的自我管理团队和其他资源,这提升了企业实现外部和内部快速行动以提高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情况下的常用知识库通过MZSG引入圣加仑管理模型而得以应用。圣加仑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圣加仑大学开发的。该模式基于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的科学原理形成,将学习联盟的发现、结论和方法应用于所有类型的管理问题。 圣加仑管理模式代表了企业管理或其他类型组织管理实践的结果、结论和方法的转换。考虑到管理领域要兼备全面的事实,即管理必须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圣加仑管理模式的技术和概念基础由环境计划、商业计划和管理计划组成,具体见图3。 圣加仑管理模式允许企业大学实施企业所确立的学习战略,這意味着基伊埃集团学院的学习将在从个人层面到组织层面全方位进行,并涵盖企业在其计划中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此外,MZSG还支持有关企业根据所处环境提出的战略策略举措。 基伊埃集团学院的指导委员会由MZSG的项目经理和6~7个基伊埃集团代表组成,如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代表,来自集团值得信赖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负责人[4]。指导委员会的战略任务和责任是确保企业大学的政策推广、战略基础以及与学员联系。该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体现在,先定义系统功能,然后作出政策决定,选择最优发展方案促进整个基伊埃集团长期持续性发展。 MZSG的作用包括提供基本服务项目管理,满足合同规定的项目数量和编制服务的可变目录。基本服务项目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例如年度计划和培训的规划和预算、参与者与部门人力资源的配合、计划和培训材料的制作和分配)和计划管理和沟通(如通讯、互联网、出版物)。编制服务的可变目录包括对最佳实践进行研究、潜在分析、变更管理和能力管理。在这个学习联盟的领导下,MZSG定义了一种管理供应商复杂性的方法,同时将学习联盟的合作形式推向了前沿。 四、总结 从发展背景的角度看,德国的传统教育在新时期经济和技术革新的冲击下亟须变革。随着德国的全球性组织逐渐将教育与商业战略结合,许多企业将其教育活动的标签改为“企业大学”。 从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看,企业大学在实践中因企业而异,要适应每个组织的具体需求。为了产生战略影响,企业大学的理念必须适应商业环境,以便发挥其优势,尽量减少弱点,积极寻找和选择机会,并防范威胁。因此,各企业追求的学习战略和环境策略因其全球化程度和他们面临的变化而变化,其员工队伍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大学的发展阶段也是因其而异。总而言之,德国企业大学目前以管理层员工为主的目标群体较为有限,更倾向于选择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同时更注重学习战略以及企业特定战略知识的定位,并会对企业战略下的企业大学和核心课程进行认证,但是由于企业的特定战略和业务需求问题,认证难度较大,以及组织架构的限制导致他们的规模较小。因此,德国企业大学市场具有特殊性。 從企业大学的未来发展看,学习联盟的商业模式能更好地解决德国企业大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应通过系统的管理理论配置系统的结构,同时在企业大学内部管理和运营人员以及外部人员的共同合作下,采用圣加仑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企业大学,以应对当下经济和技术革新冲击下的企业大学发展困境。 参 考 文 献 [1]王雯,陈华若.我国企业大学发展及趋势刍议——基于2008-2018年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32):15-18. [2]李名梁.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15):47-52. [3]Patricia S F, Gertrudes A 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in Network (CU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7(05):101-126. [4]Maike A.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Landscape in Germany[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17(13):109-123. Abstract?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in Germany is a model of cooperation educ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rman corporate univer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target group of German corporate university is o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is difficult to popularize in certification, the organization depends on the original corporate and the scale is small. Based on this, German researchers and corporate university managers put forward to take the business model of Learning Alliance a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German corporate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Starting from the environment,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plans, the model can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enterprises, thus optimiz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configuration system, which is conducive to manage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with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way and cope with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under the impact of curren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rporate University; Germany; Learning Allianc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uthor? Chen Huaruo, doctoral student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5)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We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