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
范文 | 【摘要】由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既关系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完成,还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中学课堂教学全面而又有效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极为重要。可是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总体状况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依然存在很多困境需要解决,文章就针对其解决对策加以论述,即: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实现语言建构能力的不断强化;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正确审美取向;突出随堂总结的“双主体”性,确保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语文;教学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已是《新课标》为各学科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广大教师正在为达到这一新要求不懈努力奋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但是,通过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体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困境需要突破。文章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一)培育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思想过于传统 就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由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基本任务,教师普遍能意识到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来进行,忽略了导入部分的决定性作用。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想说”为基础,没有良好的导入环节显然不能激发学生“说出来”的欲望,学生课上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会造成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培育效果难以突破,甚至会威胁到课上学生其他能力的培育。因此,培育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思想过于传统无疑是最根本的困境。 (二)学生发散思维与审美取向的引导方式较为落后 从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状况来看,虽然在核心素养要求下能够意识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与审美取向的重要性,可从引导的方式与方法上依然很落后。主要表现在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讲”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学生“学”“做”“体验”的时间,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存在严重的偏差。这样的引导过程显然不是立足学生发散思维和审美取向的培育,而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学生发散思维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自然会受到严重限制。 (三)很难抽出时间开展全面而又有效的随堂总结 纵观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由于面临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所提出的新挑战,课上教学被迫由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缩减为两个,而被撤掉的正是随堂总结部分。因为教师认为,只要课上将知识点讲得更加细致,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就会更加理想,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的效果也能够得到基本保证,能够弥补随堂总结部分所发挥的功能。但是广大教师恰恰没有意识到随堂总结部分是学生文化理解力培育的主要平台,这一部分的缺失恰恰会导致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遇到阻碍。 二、解决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实现语言建构能力的不断强化 语言的建构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必须得到全面培养的基本能力。从以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意识到了语言建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进入到培养过程之中并没有明确,由此就导致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培养侧重点不足,无法得到全面开展等困境的出现。针对于此,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对策的探究中,应该将课堂导入部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呈现出艺术色彩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是一门艺术,从而实现语言建构能力的不断强化。首先,教师要结合课上所讲的主题广泛搜集、整理、编辑相关教学素材,以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将其合理贯穿于课堂导入部分,以供创设教学情境所用。其次,在课堂开课之后,先要通过一至两个问题作为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将编辑好的教学素材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借助教学素材有感而发,刺激学生将心中所想“说出来”。这样就为学生构建起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同时也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进而为语言构建能力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正确审美取向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来看,学生发散思维与审美取向的引导应作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熟读课文、提出问题、强化训练的方式力求完成该项教学任务,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对此,在进行原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改进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學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通过真情实感的体验过程来发散自己的思维,并感受到“美”的所在。在此期间,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向学生明确人物角色、角色演绎的侧重点、表情与肢体动作等多个方面之后,鼓励学生即兴发挥,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及时提供指导,并观察学生表情和状态上的变化。最后,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探讨的空间,并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加以正确引导,真正为学生思维发散与拓展建立理想平台,同时让学生从内心中能发现美的存在,并能感受“美”的魅力。 (三)突出随堂总结的“双主体”性,确保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 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是《新课标》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新使命,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根本力量,也是为了凸显语文教学所具有的魅力。但从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针对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尚且不足,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找准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平台,引导和培育学生文化理解力的集中程度明显不足。为此,通过开展“双主体”随堂总结则是理想选择。由于学生在课堂导入部分、新知初探、核心精讲部分中,针对语言表达、思维拓展、审美取向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引导,能够将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与其他人进行分享,而这些想法中往往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完全可以在随堂总结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其间,教师不仅要总结课上所学的内容,还要针对学生课上学习成果与状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此之后,教师还要借助学生课上的一些想法,让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这些想法就时刻伴随着人们发展,并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课堂“教”的过程进行积极点评,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由此确保今后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散、审美取向、文化理解力得到更加理想的培养。 三、结论 综合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是一项系统工作。其间,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上要下大力度,同时在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切实做到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方可确保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育。基于此,深入解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探寻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无疑成为广大教师今后的奋斗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光星.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6). [2]曲阳,刘春.殷殷目送,拳拳相守——中学语文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刍议[J].语文教学之友,2018(5). [3]康燕凌.从核心素养出发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J].新课程(中),2019(2). 作者简介:池兰兰,女,1981年生,河南鹤壁人,本科,中共党员,河南省鹤壁市第七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