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研究 |
范文 | 戈文杰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问题在持续深化的素质教育环境下越来越突出,导学案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导学案的概念及应用意义,接着通过举例探讨了导学案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整合运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整合运用 初中历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认识和掌握历史,还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热情和课堂学习效率,是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导学案的概念及应用的意义 (一)概念 导学案是由教师设计,注重学生参与,加强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导学案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教学的产物,是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只是单纯的教学文本,更强调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将这个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出问题展开探究和学习。 (二)应用意义 首先,历史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其不可能再次发生的过去性和时序性特点,决定了教授和学习历史是一项系统过程。教师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够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身边的热点问题入手,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记忆,达到教学目的。其次,新课标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文字内容有所减少,但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不变,这一特点加重了学生的困惑和自主预习的难度。合理设计和运用导学案,能够明确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积极预习的能动性,同时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压力。最后,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建立学习小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 二、导学案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整合运用方法 (一)把握学生基础知识情况,合理设计方案 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导学案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发新的知识点。例如:关于《“一国两制”和统一大业》一课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应该提前提醒学生上网做一些相关了解,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影视、图片素材等媒介方式向学生展示,进一步让学生切实理解“一国两制”的模式和作用,缩小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差距,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教师在进行导学案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保证导学案具有实际操作性。 (二)设置自主预习环节,家长与学生齐参与 借助导学案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应设置学生自主预习环节。教师应该在导学案中增加历史学习的方法,课前布置好预习问题,要求学生对难点问题做好记录。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中,陪同并督促孩子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习惯。例如:初中历史《土地改革》一课中,在布置学生做好教材内容预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向父母或者年长家属了解当时实行改革措施的具体情况,讲述一些改革政策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家属讲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作为劳动者的农民在集体经济中变成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改革特点,加深其此后在课堂学习的记忆。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知识点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信心。在导学案教学模式背景之下,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有趣、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组织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做好学习小组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加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做好课堂和导学案之间的纽带,让其得到有效的展示。例如:在七年级历史《秦始皇扫六合》一课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何看待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长远意义这个问题,然后建议学习小组分别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等不同角度进行讨论研究,积极的思考和交流能够使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也能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组织学习小组,有助于学生养成交流协作的意识,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确定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应该找到每节历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小组交流研讨。面对难点问题,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小组的讨论里,在与学生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上述《秦始皇统一》一课中,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先后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应该让学习小组对秦始皇做出评价,然后对比学生的回答,教师给出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不偏不倚,全面指出特定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錯误过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减少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压力,满足高效课堂的教育追求。导学案体现的教学理念、呈现的模式与新课改要求一脉相承,值得提倡和推崇。 【参考文献】 [1]刘秀珍.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15):150-151 [2]潘泽云.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27(07):85+114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江苏 徐州 2212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