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
范文 | 尹涛 摘要:语文在高中所有学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探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为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历史背景知识渗透、朗读指导这几方面出发,对于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以期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趣味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282 倡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对于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文言文贯穿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但是因为高中阶段要学习的文言文难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因为学不好文言文而对其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降低文言文知识的枯燥性,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一、从提高趣味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兴趣 与白话文不同,文言文非常晦涩,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特别长,句式更是十分复杂,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因为无法理解其含义,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一听说学习文言文就“头疼”。为此,为了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影视视频,高中生对于这样的影视视频资源是十分感兴趣的,这样的视频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他们枯燥的语文学习增添一点趣味性。同时,因为这篇文言文的情节性比较强,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调动课堂氛围。可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可以凭着好奇心和兴趣来学习文言文,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结合文言文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激趣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乐于参与文言课堂。 二、适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解决理解障碍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理解是学习的基础。但是因为文言文中需要学生理解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古今异义词等,还有各種复杂的句式等特别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赶教学进度,就完全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即在一整节课上都向学生灌输字词句方面的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一整节课就忙着记笔记。这就导致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在遇到新的、陌生的文言文时还是不能理解。为此,在字词句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解决理解上的障碍,锻炼学生的文言文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可以发现这篇文言文篇幅不是很长,并且是关于景物描写的,作者借助写景来抒发自身内心的感受,学习起来相对来说难度还不是很大,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篇文章。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并充分结合自己之前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障碍,尝试翻译这篇文言文的大意,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共同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学生小组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历史背景知识的渗透,鼓励学生深层次解读 文言文中通常包含大量信息,而学生需要掌握很多知识点,如作者的信息和文章的历史背景。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对文言文中的人物思想和该文所表达的观点有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经典的文言文需要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身”。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研究文言文的历史背景知识,促使学生做到深层次解读。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轼的《赤壁赋》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对苏轼的豁达胸襟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就需要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来构架出苏轼两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等历史文化背景也做一个精炼延伸,之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苏轼为何要发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感叹,使其得到更为深入的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背景知识的同时就像是获得了与苏轼直接对话的机会一样,可以切实融入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体会苏轼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情感,为学生透彻理解文言文内容、中心思想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合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对于文言文学习过程来讲,诵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开展诵读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异同,发现文言文的独特性和节奏性。通常来讲,文言文的结构更加严谨,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在朗诵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语言上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充分表达情感,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此外,通过一定的诵读,学生还可以得到文言语感的提升,从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 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要加强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中的一些不同于白话文的字词,如“虽趣舍万殊”中的“趣”通“取”,和“取”一样读三声。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示范朗读,促使学生体味其和谐的句式、规范的结构、丰富的感情等。之后,教师可以要求不同的学生读一读,发现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含义,对其教学进行优化调整,以期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帮助高中生取得更加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杨璐.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信阳师范学院,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