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设计的社会责任 |
范文 | 设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我们,在亟待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在人们生活审美日趋提高的浪潮中,中国无处不需要设计的助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价值,而越来越注重其附加价值,包括情感价值、美学价值等,使个性化的需求日盛。现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之一就是通过形状、文字、名称和声音去设计一件对人有意义的亲切的事物,相应的,现代设计师则应该以整体社会人群的需要为前提,运用自身多元化的知识和阅历做出更能满足人需求的产品设计。因而有人将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养归纳为: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更重要的,作为有能力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职业,设计师更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 曾有设计师提出,我们的生活是依靠那些数量众多的细小的甚至卑微的东西来改变的,况且并非所有人的生活都可以天天轰轰烈烈。如果设计师把那些放在已经被过度设计了许多年的产品上的精力分一些出来在从未涉足过的设计上,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发生真正的改变?是否又会给设计找到一个新的方向。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珍贵。 在理论探讨方面,自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对于设计责任的思考就已经展开了。威廉·莫里斯及这次设计革命的先锋们都认为,设计应该是大众化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耐克所著的《为真實的世界设计》的主旨就是“为人的需要而不是需求设计”,清晰地表达了设计伦理问题。 诚然,设计和商业是无法完全分割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下都如是,我们应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努力寻找商业、消费和设计伦理的一致性。设计不仅能够促进消费,更应发挥再到的制度内引导消费的功能。不应盲目遵从商业需求而设计,关注社会问题,做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更能体现设计的意义。 在本期的特别策划专题中,集中呈现了本年度IF社会贡献大奖的获奖作品,目的不仅在于体现国际设计大奖风向标的意义,更为了让设计师从全球社会责任设计典范中汲取力量,迎头赶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